新史诗之路 [王义华,新市民之路]

  改革开放给数以亿计的农民提供了挣脱土地束缚、脱贫奔小康的机遇。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进入各类创造利润和原始资本的生产线,以极低廉的代价,把国家推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行列。现在,国家再次提供机遇,用“新市民”符号催促农民工转型、转身。王义华,这个22岁进城打工的川妹子,成为这次机遇的受益者。她在沈阳站稳了脚,住上了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当上了社区农民工党支部书记,实现了由农民到新市民的转身。
  
  这一年她42岁,从1992年到2012年,她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光影眼界
  
  出土甲骨片上的“家”字,即与房子密切相关。
  过去,建在土地之上的房子里,有年老体衰的父母、有孤守空房的妻子、有期待父母之爱的留守儿童……
  解决之道就是在城市之下再建一个房子,让里面有父母、有配偶、有子女、有——家!
  她是川籍打工妹心中的万能大姐。
  找工作、带小孩、租房子、学技能……大姐身边总有一群求助的妹子,王义华有求必应、乐此不疲。
  
  15年前
  跟那些抛妻别子、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老乡比,王义华最感欣慰的是始终能与丈夫、孩子在一起。
  尽管居住状况极差,但她的生活不缺温暖,夫妻之情、天伦之乐、乡友之欢,让艰辛的打工之路洒满阳光。
  小女儿出生后,一家四口住进锅炉房,一个帘子为两个女儿围出一个小儿女天地。
  
  2011年9月25日,首批10名在沈的优秀农民工拿到了公租房钥匙,王义华是其中一位。
  和平新居277-1号,是王义华的新家。
  
  2011年,沈阳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户籍制度,把农民工纳入到公租房申请对象范围之中。
  通过新建、回购、自建、长期租赁社会房源等多种渠道,已完成38320套公租房的收集和室内装修,2012年,将再建11000套。
  王义华入住的公租房由和平区房产局提供、装修,和平区总工会提供了冰箱、彩电、热水器等家电设施,还添置了衣柜、床等家具。
  
  入住公租房的第一个圣诞节,王义华和丈夫布置起女儿的房间,想给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一个惊喜。
  
  两个女儿能有这样的居住环境,20年的奋斗路沉淀出一个字——值!
  
  文/陈洁雅 摄影/刘烨
  本栏责编/陈洁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