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各学院、相关部门: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鼓励青年“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走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聚焦脱贫攻坚,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按照部署和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

 二、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师生

 三、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校学生会

 四、活动安排

 (一)活动报名(2020年7月6日—31日)

 1.全面动员宣传。各学院要按照选题方向和活动安排,面向全体团员青年进行宣传动员,确保“到人到班级”。其中,2018级本科学生参加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一等奖,团队成员同时可获得《关于2018级本科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所规定的学分。

 2.组织项目申报。校、院、班三级团学组织要指导团员青年积极申报项目。各学院参照分配指标进行报名(附件1),其中2018级、2019级每个团支部至少上报1个项目(以班级为单位的项目,原则上辅导员须为指导老师之一)。获得安徽工程大学十佳大学生及提名奖等校级及以上综合性荣誉的同学要带头发挥示范作用,依托自身专业或者特长,积极申报项目,切实开展实践,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

 项目归属学院以项目负责同学所在学院为准。学校鼓励和支持学院对接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扎根基层长期开展社会实践。各学院团委(研究生归属各学院团委)将项目团队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于7月15日前发送至校团委邮箱tw@ahpu.edu.cn。其中,包括前期在校内外征集形成的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题项目。

 3.重点培育项目。各学院重点推报2个项目(公益组和商业组各1个)作为重点培育项目。

 (二)组织实施(2020年7月6日—31日)

 1.团队组建。根据项目实施推进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招聘和组建团队,也可邀约毕业五年内(2015年后毕业)的校友参加。学校允许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成员为3-15人。其中,跨学校组队需经学校同意,由校团委签字盖章确认。

 原则上每个项目明确1-2名指导教师(排名不分先后)。每个指导教师指导项目不超过3个。

 2.项目实施。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各学院要做好项目需求对接、培训、宣传等工作。特别是根据贫困县的科技、农业、环保等方面需求,结合项目团队自身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支持大学生开展线上创业就业。

 3.项目类别。项目分为公益组和商业组两类。

 (1)公益组。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商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三)总结表彰(2020年9月30日前)

 1.总结验收。组织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作品提交。同时,各学院团委汇总作品电子版(附件3)发送至校团委邮箱tw@ahpu.edu.cn。截止时间7月31日。

 2.评奖评优。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根据参与项目总数,按照公益组和商业组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一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10%,二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15%,三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20%,优秀奖若干。指导学生团队荣获一等奖的指导老师,可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设优秀组织奖4-6个,综合考虑项目获奖情况、学生参加率、组织动员、宣传报道、指导培训、校院领导重视情况等进行评定。

 3.推荐上报。根据省教育厅分配指标,按一、二、三等奖的顺序,兼顾项目类别推荐参加省赛。对参加省赛荣获金、银、铜奖的项目团队和指导教师,优先支持申报安徽工程大学共青团研究课题。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的部署安排,逐级向上推荐先进个人、优秀团队等。

 4.集中展示。学校将通过网站、新媒体和宣传栏等对优秀的项目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并汇编成册。

 五、选题方向

 (一)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依托,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鼓励学生参与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疏导、医护子女辅导、便民利民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典型事迹宣讲等实践活动,为战胜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可以开展政策解读、实地调研、技能培训、医疗扶持、电商带货、就业服务、资源对接、信息服务、志智双扶等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凝聚力量、贡献智慧。要注重讲好脱贫故事,展现变化历程,增强制度自信。

 (三)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动员鼓励在乡团员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开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三农、青年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促进基层团的工作。

 (四)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组织团员青年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基层群众革除陋习不吃野味,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五)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

 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探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社区报到、兼职锻炼等为主要方式,引导团员青年了解国情民情,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六)其他类型实践专项

 鼓励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关注社会焦点,充分认知国情,发挥青年学生的热情去服务社会,投身实践,增强能力,发扬专业特长,并以独特的视角,丰富实践的选题,创新实践项目的形式与方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六、项目资助与支持

 1.项目运行经费支持。给予重点培育项目2000元/项的基础经费支持。成功入围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作品将再给予3000元/项的培育经费支持。成功入围国赛作品将再给予5000元/项的培育经费支持。

 给予每个学院3000元的专项经费支持,用于本学院2020年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经费支出。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再按照以奖代补形式给予300元/项的经费支持。

 2.组建专门宣传团队。由校团委牵头组织由校院两级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学组成的2020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团队,负责全校活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推荐工作,负责“一日一汇报”制度的落实。7月15日前,每个学院向校团委推荐1-2名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学。宣传团队的指导老师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人、校团委组织宣传科负责人担任。

 七、工作要求

 1.周密部署,突出育人实效。各学院要坚守实践育人初心,加强统筹,周密部署,深化育人实效。要推进社会实践工作基地化、项目化运行,既要拓展服务内容,又要创新实践形式。要主动将本学院师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典型经验和成熟做法向联系点校领导汇报,根据疫情防控形式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工作,把学校对参加社会实践师生的关心落到实处,激励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基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各学院团委要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做好活动的组织动员和具体落实工作。要协助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指导辅导员队伍发挥重要作用,将“假日思政”工程落实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推进“三全育人”要求落实落地见成效。

 2.创新形式,线上线下联动。各学院要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新模式,鼓励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学生就近就便个人实践”等形式开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在家学生以家乡为主开展社会实践,尽量减少活动半径,原则上不跨地区进行。

 3.严格管理,守住安全底线。各学院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依法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指导,选派教师指导实践,守好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加强安全保障,为参加活动师生购买有关保险。要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变化、极端天气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与处置。要与每位队员签订《个人安全责任书》并拟定《队伍安全预案》。指导各队伍根据实际制定安全预案,提高防范、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服务期间做好“一日一汇报”安全汇报工作。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覆盖。各学院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媒介,主动协调相关新闻媒体,对本单位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深入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舆情风险防范,不断提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将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案例,影响教育更广泛的青年学生。

 5.建立基地,培育活动品牌。各学院在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要积极主动拓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教育教学和创新创业基地。教务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按照规定进行授牌,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