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巡游 博客_“寻”古迹,抒幽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探访武侯祠所作。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凭吊,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崇高敬意,抒发了自己功业未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耐人寻味之“寻”
  首联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写出了诗人初到成都时的急切心情。一个“寻”字,是诗人对诸葛亮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之情的再现,是诗人对武侯祠向往之久、渴望之久的见证,是诗人初到成都时急切心情的表达,也是“柏森森”安谧、肃穆之境的承载。
  独特意蕴之“空”
  颔联中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诗人面对着古庙荒庭道出了诸葛亮的心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付托之重,图报之诚。看着满院萋萋碧草,诗人越发感觉到寂寥之心难言;听着数声黄鹂鸣叫,诗人越发觉得处境之荒凉。草为谁而绿,黄鹂之声又有谁来听呢?空寂、清冷的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这美景、好音与无人问津的对照,正是诗人对诸葛亮深深怀念和痛惜怅惋之情的真切表达。
  尽忠为国之“心”
  颈联是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诚之心的描述,更是对其伟大功绩的概括。“三顾频烦天下计”,点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道出了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夺取天下的战略计谋和请他出山辅佐蜀汉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表明诸葛亮不居功自傲,对蜀国始终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在诗人的赞颂、敬佩之余,我们也能感悟到蕴涵其中的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壮志未酬之“泪”
  尾联留下的是遗憾、是惋惜。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诸葛亮便病亡军中,这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沾衣襟。一个“泪”字,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让我们读到了千年武侯祠前诗人杜甫伤时之痛。
  整首诗无论是由景到人,由寻找古迹到追述回顾,还是由感叹缅怀到泪满衣襟,无不流露着诗人真挚之情感,无不体现着诗人沉郁之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