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贸易与投资发展状况分析】东盟贸易与投资峰会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如何更好地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当前中国与东盟贸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发展情况以及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并深化已有的合作领域,开展新的合作方向;加强互补产业部门的合作;深化次区域开发合作项目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双边投资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61-03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起来,逐渐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各式各样的经济体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延伸和相互接轨,形成了如东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庞大的国际经济运行体系,通过这些体系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中国和多数东盟国家,外向型经济占很大比重,他们对出口的依赖性都较大,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很高,中国达到60%以上、新加坡433%、泰国132%、菲律宾83%、印尼54%、越南160%。这种状况决定了当下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根据双边合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化双边合作及贸易关系的途径,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乃至整个东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与投资发展状况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状况
  迄今为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它不仅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于2002年11月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正式启动。随后,在双边关系、“10+1”机制等层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始终保持着密切的高层互动,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并在2004年签署了《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了《投资协议》。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而又显著的成绩。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至0.1%,双方93%的产品贸易关税已降为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市场,已经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GDP总值为6万亿美元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零关税”的商品将超过7000种。仅2009年,中国政府就减免了从东盟进口产品的61亿元人民币的关税。2010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从东盟进口719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中国对东盟出口646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增幅明显高于出口的增幅,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达2113.1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43.7%,比同期我国外贸总体增速高出5.8个百分点。从东盟进口总值达995.3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36.2%。对东盟出口总值达1117.8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51.1%。自贸区建成后,我国强大的内需市场已成为东盟各主要成员国扩大出口的重要拉动力量。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投资状况
  东盟对华投资国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五国,其中新加坡对华投资一直位居东盟各国首位,其他四国对华投资所占的比重很小。在东盟各国对华投资过程中,华商一直都是最重要的投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在东盟国家对华投资中约有80%的资本来自于当地华人企业,而在1997年前,此比例更是高达98%。我国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尼、柬埔寨、新加坡和越南五国,占投资总额的85%,其余五国只占到投资总额的15%左右。就投资主体来看,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投资项目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产品多为出口。投资的项目从早期的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玩具、建筑材料、房地产开发、饭店,延伸到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医药卫生、机械建造、金融、电力和海运等行业。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逐年增加,投资的领域已涉及到东盟国家的建筑、饭店、电器、矿业和运输等行业。从投资额看,东盟各国对华投资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型项目居多,占全部在华投资的70%。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也是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中小型项目,单项投资金额平均在100万美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速,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日益扩大,2003—2009年,东盟对中国实际年投资额从29.3亿美元增加至46.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从2.3亿美元增长到30亿美元,增长超过13倍。仅2010年上半年,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约为3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约为12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约69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投资累计约为96亿美元,东盟对华投资累计约598亿美元。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领域已涵盖农业、制造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从旅游方面看,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首站赴东盟旅游的人数由2003年的191万人增长至2009年的450万人。
  二、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贸易结构缺乏足够的互补性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始终面临着竞争与互补并存的产业现状。据统计,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和日本,而东盟排在第三位。也就是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对彼此而言并非最为重要。其原因在于东盟产业结构与中国相近,双方产品缺乏互补性,贸易依存度不高。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接近,产品存在同构性,比较优势相近,在国际分工中基本处于同一个层次,这便使得双方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竞争。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都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都以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并都以美、日、欧为主要出口市场。所以,双方在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明显,不利于形成贸易创造效应。相近的产品及贸易结构导致双方间的贸易依存度还很低。目前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依存度为5.2%,而东盟对中国仅为3.6%。另外,就贸易产品而言,不仅数量值低,而且多数产品仍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如何确定合作领域,加快合作步伐,促进双方产业调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自由贸易区内成员经济水平不同制约发展
  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合作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中国-东盟各成员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这也是区域经济合作中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在东盟的10个成员国中,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属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而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2007年新加坡的人均GDP达到34152美元,居世界排名第21位,而柬埔寨、老挝的人均GDP却只有600多美元,缅甸更是只有人均239美元,盟内最富裕的国家与最不发达的国家人均GDP差距高达143倍,远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差距水平。东盟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各成员国相互协调经济政策的余地,这是制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出口率下滑,国内失业率增加,贸易竞争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一些国家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来促进出口和保护国内产业发展,这就使得国际贸易环境极度恶化,世界经济正遭受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威胁。
  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东盟国家和中国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国,尤其是中国,自金融危机以来,遭遇的反补贴、反倾销立案明显增多。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案件、70%的反补贴案件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总金额约为102亿美元。以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油井管等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欧盟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为例,不仅给中国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处于上下游产业链的东盟国家带来了损失。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
  (一)加强并深化已有的合作领域,开展新的合作方向
  1.农业领域。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第5次领导人会议把农业确定为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如今,东盟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每年农产品贸易额达到30多亿美元,在农业领域合作的势头发展良好。由此预见,我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2.金融领域。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为恢复经济,防止危机再次出现,亚洲各国纷纷开展了经济领域的合作,探索共同利益的结合点,这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主轴是《清迈协议》,其议题是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可以对暂时出现外汇不足的国家提供外汇支持,以防货币大幅贬值。在与东盟开展的经济合作中,金融合作的地位十分特殊,有人将金融货币合作比做“10+1”合作的核心。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途径:一是加强宏观经济合作机制;二是完善金融救助机制;三是加强金融监督和预警;四是稳定区域内货币的汇率;五是建立区域金融市场。
  (二)加强互补产业部门的合作并发展相对优势产业
  在一些产业部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对于东盟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中国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开发能力,产业技术相对成熟,因而双方可以考虑在一些互补性较强的产业部门加强合作。在农业、能源、交通、通讯、金融、旅游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双方企业应通过承包工程、投资参股、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加强在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同时,政府应鼓励双方加强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的实用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以提高双方贸易依存度。
  中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利用规则,进一步发展相对优势产业,扶持一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和企业。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为改变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不利局面,中国还应调整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发展货物贸易,努力增加技术贸易,争取承揽承包工程,以工程承建来带动产品出口,争取以品种取胜,以技术取胜,以质取胜。同时,采取多种贸易方式,如边境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等,实施中国对东盟经贸发展的全面发展战略。
  (三)相互加深了解,积极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
  东盟与中国发展水平很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很相似,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同一层次。所以我们应该增进对相互间市场的特点、供求变化、发展趋势的了解,积极调整中国产业结构,这样有利于企业开发市场、抓住商机和创造商机。例如在纺织、服装、鞋类、皮革箱包等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中国应依靠自身已有的比较优势,尽量避免由于区域内的产业趋同和产品趋同导致的恶性竞争;加强发展汽车、家电、机床、生物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这类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加大从东盟进口中国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为实现以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转型,应彻底改变目前生产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提高出口产品出口附加值,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将国内产业调整成为以进口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为主,并积极参与东盟的合作与竞争。
  (四)深化次区域开发合作项目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未来中国还将通过积极推进大湄公河、泛北部湾合作,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谋求与东盟内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
  加强次区域合作,可以促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易形成新的市场机遇。泛北部湾合作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下新的区域合作,各方应该尽快成立泛北部湾合作的跨国协调组织,统筹涉及泛北部湾合作的框架、路径、实施步骤和行动计划,在交通基础设施、农业、物流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次区域合作不断向前发展,进而促进自贸区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R].2010.
  [2]叶辅靖.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需发展机遇[J].国际贸易,2010(9):4-10.
  [3]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0年秋季)报告[J].国际贸易,2010(11):7-11.
  [4]李光辉.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经贸影响[EB/OL].
  [5]袁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EB/OL].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网站.
  [6]夏翀.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3).
  [7]熊娟,马千里.中国与东盟国家利用外资及相互投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0).
  [8]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Z].
  
  Abstract:With the formation of Chin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Free Trade Area,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strengthening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any Chinese industries have been impacted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better face the challeng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de situ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We also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it bas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trade problems of 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
  Key words:China;ASEAN;bilateral trade;bilateral investment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