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于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作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的特有贡献。

 二、重、难点

 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地人类是 ,距今约 年,被发现于 。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的火分别是 和 ,火的使用自人类进化史上的意义是 。

 4、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年前。

 5、山顶洞人在制造石器时,掌握了 技术,并在生活中产生了 观念。

 (二)预习

 5分钟浏览教材,思考一下问题:

 1、本课涉及到了哪几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距今约有多少年?分别在什么地方?它们分别属于哪条大河流域?

 2、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分别以什么为主食?他们主要使用什么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半坡原始居民在手工业方面有什么代表性器物?

 3、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组内互对答案,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

 (三 )授课

 1、河姆渡原始居民

 (1)观察教材第7 页《骨耜复原图》。

 学生讨论:你能根据复原图想象出它的用途吗?你认为它类似于今天的哪种工具?

 教师总结:这种骨耜比较锋利,是河姆渡居民用来翻地的。使用时手握耜柄,脚踏横棍,推耜入土,进行翻地。它的外形及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铁锹。

 (2)学生讨论:教材第8页“动脑筋”

 教师点评: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进步体现在:他们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过上定居的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引水更加方便。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3)学生讨论:教材第10页“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

 教师点评:该陶器的用途是:蒸食物。

 2、半坡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教材11页“2、看图分析”

 教师点评:(1)是鱼和鹿的图案。(2)这说明半坡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3、对比分析

 对比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为什么他们的主食、房屋样式都有很大差异?

 分析:这是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雨量充足,适合水稻的生长。同时,南方湿热的天气对房屋样式产生了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可以通风防潮,便于保持室内干燥。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适宜种植粟。北方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而无论大气温度如何变化,地表温度是恒定的。因此,半坡原始居民选择了能够冬暖夏凉的半地穴式房屋。

 4、大汶口原始居民

 (1)在对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的墓葬有大量精美的陪葬品,有的却没有。这说明什么?

 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贫富分化。

 (2)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分化这种情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财产不再公有,地位不再平等,私有制出现。

 (3)私有制的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原来财产公有、地位平等的原始社会面临解体,即将结束,阶级社会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