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要诀【写作三境界】

  我非常喜欢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意境说。它不仅适用于治学,艺术,也适用于人生,一个人在静谧的田间,在温柔的夜晚,仔细思考琢磨先生的心血艺术结晶,常常有思想飘飞,生命升华的感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句简单的话,先生高屋建瓴的把治学,艺术,理想,人生融合在一起,让生命在优雅中得到洗礼,让生活在信仰中逐渐延伸,这是多么有幸有趣的一件事情。
  根据先生的启示,我常常思考:写作通常应该有艰辛的写作和自然的写作两种。大凡人的写作都是从艰辛中成长,在艰辛中成熟的,这不管对于自由写作者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文学即人学,文字的展示是生命轨迹的延伸和流露,忧伤和苦闷的文字通常难以给我们带来快乐。能不能让文学创作从快乐中开始,在快乐中成熟呢?
  写作不应该先从“写”开始,而应该先从“说”开始。语言表达能够自由、连贯、得体,这是良好创作道路的开端。
  “说”的良好境界是“妙语连珠”,写的良好境界是“妙笔生花”,在良好的说和写的基础上,写作的最高境界就产生了,那就是“妙手偶得”。
  “妙语连珠”是写作的第一境界。每一个生命意识开始涌动的时候,最先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他的想法和欲望。语言的成长与生命的成长是同步进行,不可分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命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命语言。我们自幼就应该让孩子们观察感受丰富的生活,给孩子们足够的思想与生活空间,孩子们的天地大了,生活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就会变得鲜活起来。家长和老师的职责其一就是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思考力与表达力,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礼仪,智慧,美丽的词语,让孩子们在真实美丽智慧的语言世界中快乐成长。一个见多识广,生活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人必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谈吐优雅大方。做到了这一步,也就完成了写作的第一境界。
  “妙笔生花”是写作的第二境界。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锤炼成语言的精华,完成了这一过程,写作本身将不再会是一件苦闷的事情。生命本身是一支笔,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是原材料,而写作的过程就是要通过生命这支笔把“原材料”化作鲜活的花儿。让写作在一个最朴素自然的姿态下进行,让生命之笔描绘出美丽鲜活的生命之花。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妙手偶得”是写作的第三境界。陆游在《文章》中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是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创作的灵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能够真正达到这种地步,就会很容易的捕捉灵感,思想在与自然,生命,世界的交融碰撞中就会产生鲜亮动人的火花,借助文字展示心灵与生命的过程本身也会异彩纷呈。每一个文字都将是一个美丽的思想火花,让一篇成功的文章犹如火树银花般美丽动人,这样的话, 不仅写作过程是幸福的,而且写作之后还会有收获,还会让思想之树挂满沉甸甸的果实。
  这一境界可用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意境的第三意境来总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词是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做学问成事业的“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而创作也是同样道理,在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妙语连珠”和“妙笔生花”的过程后,思路自然会豁然贯通,灵感便会跳跃闪现,语言所到之处便会是水到渠成之事。而写作姿态同时也会从艰辛困苦进入快乐幸福的境界。我觉得这是一种健康幸福的写作姿态。
  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写作年代里,这是不是应该值得重视思考的一种追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