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宣传和实施《纲要》|

  尊敬的小娅副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中国教育学会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了。感谢陈小娅副部长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并要给会议作报告,传达教育部今年的工作部署和精神。 这次会议适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公布征求意见的时候。我想经过一个月的征求意见以后会很快公布实施。毫无疑问,我会今年的工作就是要集中在学习《纲要》、宣传《纲要》、实施《纲要》上。为了学习《纲要》,我先讲一点体会。
  《纲要》是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征集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意见,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制定出来的。在制定《纲要》之前,由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4个部委、几十所高等学校和六大教育学会组成了11个调研小组,对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全面、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纲要》工作小组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科研机构、教育学会进行平行调研(我会的调研报告就叫“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被写到《纲要》中);与此同时,又委托世界银行研究院、欧盟总部国际组织和我国驻外使馆进行调研;国务院领导小组刘延东同志召开了多次有百名各界人士参加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2009年初在媒体上就20个热点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今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总理又亲自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并到学校第一线视察、听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指示,为《纲要》的制定指明了方向。这次《纲要》的制定动员人员之多、征求意见之广、讨论时间之长是历史上空前的。这充分表明了中央领导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问计于民、科学决策的过程。可以说,《纲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次《纲要》对我国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20个字的战略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改革创新是完成战略目标的保证。《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纲要》还提出了战略主题,就是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纲要》从宏观战略到微观的人才培养方式和保障体系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纲要》还在征求意见中,过后还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将来《纲要》修改正式发布以后,就要研究如何落实的问题。许多人士反映,《纲要》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全面,有许多亮点,关键在于落实。要把《纲要》落到实处,就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试验。
  
  一、要解放思想
  
  《纲要》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纲要》制定过程中集思广益,公开透明,充分体现了思想解放的精神。  解放思想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成才观。在总结我国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但从教育的性质来说,它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培养一名人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教育是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所以发展教育需要有前瞻性、超前性,不能急功近利。全社会都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发展教育,把优先发展、适当超前发展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工作的战略主题。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解放思想,以民族素质为重,以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为重,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他自己喜爱的科技文艺活动,真正形成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当前社会上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高考制度问题、择校问题、职业教育问题、民办教育问题等,在《纲要》中都有反映,在制度设计上都有所改革和创新,但要真正落实也还在于思想要解放。要冲破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今后的方向是: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今年北京大学招生就提出39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这就是一种改革的尝试,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又如,“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要真正落实这一条,也需要解放思想,正确树立人才观、成才观。再如职业教育问题,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企业界也十分渴求有实际技能的职业人才,但许多家长、教师、学生却把它看作低人一等,这就是不正确的、陈旧的人才观在作祟。只有思想解放,同时在劳动人事制度上加以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当前,社会上都在讨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当然不完全是教育的问题,但是教育有很大的责任。为了培养杰出人才,就需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要打破过去千校一样、千人一面的局面。学校要办出特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于他的教育,使他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克服平均主义、分数主义,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总之,解放思想是前提,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家长都要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纲要》的精神上来。
  
  二、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前提,有了新的教育理念就会想出新的方法、创造出新的制度。但教育观念不是凭空就能转变的,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有制度来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创新更为重要。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克服一切阻碍教育发展的制度性保障,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创新不是空想,是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新的形势,创造新的经验。
  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投入体制,要通过立法、税务改革,真正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方筹集资金的制度。  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通过教育改革,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倾斜,规划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在教育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  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要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项改革。既要慎重,又要积极,要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建立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公开、透明的高考招生制度。
  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深化公办学校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
  总之,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改革创新。
  
  三、要勇于试验
  
  《纲要》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前瞻性。但既然是纲要,就不可能太具体,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是在实践,要在实践中来检验、完善《纲要》中的指导原则和设计的制度,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经验。在《纲要》制定过程中,在广泛征求意见中有许多争论,有的达成了共识,有的至今仍有歧议,这是十分正常的。许多见解和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来完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科学发展需要百家争鸣;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繁荣需要百花齐放。通过试验,我国的教育科学一定会迅速发展;通过试验,我国的学校一定会百花纷呈。
  《纲要》最后一章提出了十大建设工程和十项改革试点。这是落实《纲要》十分必要的举措。各地除了实施这些建设工程和改革试点外,还可以在区域教育规划、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上进行大胆的试验;学校更应该在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试验。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和学校开展了多种试验,如基础教育开展了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主体性教育试验研究、新教育试验等;高等教育开展了学分制、教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试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这次《纲要》的制定提供了经验。今后仍要大力支持教育改革试验。只有通过试验才能创造新的经验,才能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理论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是学术研究机构,拥有50多个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各地教育学会都是我会的团体会员。我会的所有分支机构和团体会员都要以学习《纲要》、宣传《纲要》、落实《纲要》为己任,领导广大会员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大胆试验,深入研究,为领导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谋和咨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