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 城市网格化管理优缺点

 赴潍坊等地考察情况报告 5月22日至23日,镇党委组织部分班子成员,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及相关单位的同志赴诸城市、潍城区等地,对农村社区建设、村级契约化管理及网格管理党员等三项内容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学习。  

一、主要做法  

(一)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诸城市密州街道高铁社区是由8个村合并而成的,社区驻地辅射3-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社区办公区基础设施高档,功能齐全,设立了各种服务窗口。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是一个城郊社区,经济条件较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基础设施建设档次较高,服务功能齐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到该社区进行调研,给予较高的评价。从这两个社区运作情况来看,都体现了对群众的服务理念,把社区变成为服务群众、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齐全的场所,工作人员由机关派遣,涉及到司法、文化、农业等部门,为基层提供各种涉农服务。  

通过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我们深感抓好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即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循序渐进探索管理体系,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为民办实事摆上突出位置。  

 (二)农村村务契约化管理情况  

坊子区长宁街后埠头村自2005年实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通过合同、协议、约定等契约形式,把村委与村干部、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村委和其他单位及个人间的各类事务以及个人之间的各类事务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时间及违约责任固定下来。它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以民主决策为程序,以民风民情为依托,以公开监督为保障,把党的方针、政策、村规民约以及农村经济管理、政务决策和社会事务等方面以具体形式落实到契约中去。把农村面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起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务,大致归纳为农民负担、财务管理、集体资产承包、土地管理、村庄规划、政务决定、治安管理责任制、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其它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等11个大类,若干个小项,然后将其纳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范围。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土地、资产、厂矿企业承包等内容的,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管理,如《土地承包合同》、《矿山承包合同》等;
涉及赡养、抚育等个案性的事务,用协议的形式进行管理,如《老人赡养协议》、《未婚青年管理协议》等;
涉及公益事业、村庄规划、政务决定等在面上有普遍约束力,要求干部群众共同遵守的事项,以纪要的形式进行管理,如《道路硬化纪要》、《治安调解纪要》等。我们看到,契约样本一般只有一两页,篇幅不大,但言简义赅,干部群众都容易看得明白。  

从操作过程来看,契约化管理有这么几个好处: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就是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起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务归纳为财务管理、治安防范、土地承包管理、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政务决策等11项内容及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采取公告、公示、入户征求群众意见等形式,讨论、确定适合本村实际的契约文本,并由法律顾问和乡镇审核小组审阅把关定稿。通过合同、协议、纪要等书面形式,把村委会与村干部、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村委会和其他单位及个人之间的各类村级事务,依法固定下来,以明确村组织和村民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时间和责任,它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以民主决策为程序,以民风民情为依托,以公开监督为保障,把党的方针、政策、村规民约以及农村经济管理、政务决策和社会事务等方面以具体形式落实到契约中去。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具体到契约中去,发挥其超前预防、及时化解、规范管理、双向约束的作用。实现了“平时办事有依据,打起官司有证据”,形成有法有据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党员网格化管理情况  

潍城区五一社区和松子园社区都是一个城市社区,社区内在楼道间或按片域分布成立党支部,把党员的名字挂在楼道间,接受群众的监督,人们称之为亮身份。五一社区退休工人较多,党员有160多人,他们按照居住楼道不同成立8个党支部;
而松园子是按片划分了9个党支部。党总支负责各支部的管理、监督工作。  

不难看出,这种网格式的党员管理模式是一种新时期党建新形式。人们形象比喻为攥起拳头,形成合力,有力出击,创造辉煌。这样,通过网格化管理把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党员凝聚起来,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施以温暖,用科学创新的理念加以武装,然后以党员为先导,再将这种全新的模式渗透到社区每一个普通居民的心里,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不能不说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种成功尝试。  

二、几点体会  

本次外出考察,开阔了我们对于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眼界,我们学到了创新无止境的意义。我们考察中的社区、村,有经济条件较好的,也有较差的,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却各有特点,不难看出,他们的创新贵在坚持,贵在不断“翻新”,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所以不断走在工作的前列。  

(一)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党中央提出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是一个长期的奋斗历程,要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建设毫无疑问是一条好路子,这是因为主要是通过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管好、办好自己的事情,探索有效破解“合村并组”后农村工作薄弱环节和难题的新途径;
是深化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和谐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和重要措施。  

所以说,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有利于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农村最基层;
有利于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有利于转变乡镇、村的组织职能,把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农村契约化管理对干部、村民实现了双向约束  

契约化管理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使用也非常多,但往往还会出现许多问题。关键是他们把这项工作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去,能够有效地解决许多农村琐碎的事情,群众的事情无大小,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办好,更不能让群众满意。通过推行契约化,使农村行事有了规矩,纠纷调解有了依据,司法干预有了证据,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农村治安案件、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群众投诉基层干部的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干群关系明显好转。  

另外一点,契约中明确规定了村民和村民之间,村民和村两委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不仅约民,而且约官,充分体现了民主法制精神。也把村民和村两委的活动放在了一个平台上。正如村干部所说,实行契约化,村干部也要签定干部履行职责合同,这就让干部说话算话,承诺了就要兑现。通过契约化,把村干部、村民在一个平台上,叫做双向约制,既束缚了干部,又管理的村民。  

(三)网格化管理党员消除社区党建“空白点  

网格化管理党员创新了党组织管理模式,在党组织架构设置上是一个新突破。他们逐步探索以“党委——社区党(总)支部——社区党小组”为主线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片区 党小组”、“楼宇党小组”、“行业协会组织党小组”等横向地缘型组织管理体系。依托群众性团体组织的不同功能和不同党员群体特点,设立“再就业培训党小组”、“文体活动党小组”等横向功能型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消除社区党建“空白点”。  

三、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社区建设、契约化管理村级事务及党员网格化管理,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正在进行的社区建设中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镇、社区应借鉴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全面前进。  

一要结合当前县委重新设置党组织的机遇,重新合理划分我镇基层组织结构。我镇重新设置党组织机构,应该在充分考虑到我镇驻县城的,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优势,可以现有的社区和即将成立的农村社区为主,按照区域、行业、功能等的成立基层党组织,把党员较多、经济总量较大的社区成立党委,在企业线成立企业党委,主要领导由党委班子兼任。在偏远的农村,人口相对较少,经济总量相对不大村,按照区域划分社区成立党总支,突出服务功能。全镇可按照区域、行业等划分功能不同的社区,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创新,既要管用也要实用,很好地满足当前基层组织管理需要。  

二要成立机构,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力度。镇党委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既要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又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既要整合力量,探索发展机制,又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将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村民自治的目标紧密衔接,梯次推进。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村、社区创造式地开展工作。各社区、村都要集思广义,广泛宣传,切实把社区建设、党员网格化管理及契约化管理应用到工作中,应用到生活中,把这三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全力推进全镇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