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深化改革思考|什么是工程造价管理

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铁路的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加快改革的步伐。随着对投融资体制的重大改革及对传统行政审批制做出的重大修改,都会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铁路建设的特点是:点多线长、不可预见因素多。工程造价管理更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综合性、系统性管理。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各方面配套措施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工程造价管理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1、工程造价管理的深化改革,需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铁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定额、取费和编制办法都作了较大的改进和多次修订补充,使其逐步接近实际并日趋科学合理。但由于政策、法规、规章和办法实施的时效性,基建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的施工环境、社会环境及产权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工程含量、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等也都较以前有了很大差别,这使它已不能充分反映施工难度越来越高的现实及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规章、办法的相对滞后,再加上现行“按章办事”的管理模式,使概算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准确反映工程的实际需要。影响概算准确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设计,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而一项设计搞得好与否关键在人,人有没有积极性关键在机制。设计系统因制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在设计中产生了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对某些问题分析论证时,设计者不是想如何把问题分析透,而是考虑如何能说服上级领导,以期得到相应的批准和支持,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导致设计概算不能真正起到有效控制投资的作用。

前一段时期,在我们的大中型项目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以及资金来源的各异,使得项目之间计划与市场的成分各不相同,从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投资主体不明确。设计上缺乏制衡机制,而在具体施工中又缺乏有效监督,在掺杂一些人为因素后,造成概算的一超再超;
另一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由于实际存在的买方市场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投标结果基本是低标中标,使工程投资一降再降。基本相同的工程及施工队伍,在基本相同的时间里,工程投资出现如此大的差别,这不仅扰乱了市场,造成了概念的混乱,更使概算编制工作失去了真实性、严肃性,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可信度。例如:最近新批复的1条合资铁路150多公里,投资3.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00多万元,尽管其工程简单,但用我们的编制办法是无法编制出来的。目前有些项目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及其他一些原因,通过修改编制办法和降低取费标准,达到压低造价减少工程投资,对这种做法虽说是褒贬不一,但个别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施工单位已经退场,就不能不再次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这其中有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又如:目前,有些在实际施工中确实而又必须发生的费用,概算却不含或明显偏低,而有或没有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概算的编制,这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的编制办法、定额还存在不合理以及不准确的地方。随着投资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建设项目的概算不再“规范”。如何解释这些问题,将影响到近期乃至中长期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方向。

随着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融资渠道的日益多元化及投资主体的逐步明确,人们对资金来源、用途关注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似乎离开资金任何问题都无从谈起。目前在经济因素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的形势下,工程造价管理在铁路建设中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目前在铁路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工程造价管理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2、定额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改革的薄弱环节

定额对概算的影响,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科学、合理、完善的工程造价定额体系,不仅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更是概算编制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定额的科学性、先进性在客观上还能对企业起到激励作用,迫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目前,由于有些定额多年未变,它体现的是当时条件下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及机械化、专业化和企业管理的水平,随着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并日趋成熟,施工方法的不断改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已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市场,尤其是“八五”以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多、投资之密集以及整体水平、科技含量之高,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空前的,这使定额滞后与不完善的问题更加突出,与目前铁路发展的现状不相协调,已难以满足我们工作的需要。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铁路建设造价定额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夯实基础,尤其是现场的基础工作。只有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和反馈制度,对已完工或未完工的工程造价进行现场的资料收集、整理,并不断对定额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才能及时反映出新技术的造价标准,如实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化。而目前存在不重视现场技术经济资料的手和整理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项目更是缺乏技术经济资料的积累。要做好现场工作,第一不仅需要专业人员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还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要形成国家统一定额、专业定额和地方定额三者各负其职、互为补充的格局。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整体业务水平,还可打破地域性和条块分割的资源垄断局面,减少重复开发。铁路出轨道部门专业性很强外,其余大部分工程是可与地方一致的,可与地方公布的土建、安装、市政和水电等定额对号入座。如房屋及市内水、电、安装工程,可分别执行地方土建定额,从而实现定额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
第三要立足市场,改革现有定额。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定额由法令性改为指导性已成必然,现行定额统得过死,不利于施工企业积极性的发展。通过改变定额的表现形式,努力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变社会平均水平报价为个别成本报价,从而充分反映出企业的综合实力及社会的进步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对现行定额做删繁就简和适当总和,对项目内容作适当的地调整,如淘汰一些平时使用少、技术落后的不适用子目,简化合并一些项类似的子目等,使之更具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市场的综合定额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并节省人力和时间。其次要抓好补充定额的制定工作。目前的施工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及工程施工进度比以前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设计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创新,这不仅使定额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还产生了大量的补充定额,因补充定额所担当的特殊角色,其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目前各定额站管理深度的差异、制定定额人员本身业务能力的高低及社会环境的错综复杂,使定额编制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再伴随着市场经济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运作,脱离实际的情况难免发生,因此及时准确地制定统一的补充定额已是当务之急。要制定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而又切合实际的定额,仅靠简单的抽换,目前难以实现。而良好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的编制出发点,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恰当的基准定额及足够的必要编制时间,都是保证编制高质量的定额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工程造价从估算到预算再到实际投资,通过每一过程不断的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投资的全过程动态控制。全过程动态控制是投资控制的主导思想,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灵活多变市场的一种必然选择。如果将投资控制只简单的体现为下一阶段的工程造价不能超过上一阶段,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很难对工程造价实现有效控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中,不适应铁路建设发展需要的工程造价是必然存在的。对所面临的形势,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找出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真正搞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然而适应市场经济,不能只是对市场的简单反映,需要通过对未来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探讨,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杠杆,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从而使工程造价控制由被动转为主动。如:最近在有些工程中出现的担保与保险费内容,就是将投资风险由简单的备用费控制转向更为积极主动方式的很好体现。动态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两大基础,只有积极推进观念、职能和作风的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工程造价改革立足于市场,并及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方针政策,才能确保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十五”计划中,基建投资近3000亿元,特别是提高铁路路基质量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及高新技术在特大桥梁、长大隧道中的广泛应用,使铁路勘测设计、工程建设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面对铁路建设的大发展,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快速铁路刚刚起步,高速铁路至今还是空白的形势下,如何加大改革力度,制定出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并体现行业技术特点和突出科学技术进步方向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非常迫切。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及应用,如何提高铁路定额水平并有效控制投资,从而推动铁路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将是我们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