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运用_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日渐普及,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动摇了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整个过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学科包涵着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下,仅依靠教师“一言堂”的讲解是很难表达丰富的历史知识的,而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是最能发挥其功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凭的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是一种“单媒体”活动,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恰恰是在视听效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以声光结合的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和心灵的震撼,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全身的神经细胞,从而使学生在各个环节都可以保持高度的兴奋,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走人了过去的时光,重温了历史事件,这样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时教师再适当旁白,巧妙设问,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则会出现议论、看书、思考的活跃场面,这样取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解决难点,培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课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解决知识的难点,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演示,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这样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走进历史课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发声等功能,能够增加历史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人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其次,计算机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为历史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更先进、更有力的手段。
  3、当前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误区。当前历史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存在以下误区:一是高估计了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和效果。表现为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管什么内容都用多媒体教学。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用多媒体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是否要用多媒体应该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那其实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二是重机器,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作用被一些教师无限夸大。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多媒体机器的操作者,充当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和旁白者的角色。教学过程完全依赖并不理想的课件,依靠电脑和投影仪,不使用其他的教学手段,甚至完全抛弃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一堂课不写一个字。三是试图以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教学。认为只要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育就现代化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殊不知现代教育不仅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需要是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上的现代化。而且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也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四是重课件、轻备课。实践证明,这种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教学课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用于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以课件取代备课,认为有了课件,就可以把课件打印出来装订成教案,备课好像可以省略了。其实课件设计只是备课的环节之一。
  4、多媒体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首先应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地位。高中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强调的是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因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思想。其次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研究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研究如何利用技术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信息,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求教师研究和运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充实和改变教学内容准备资料。再次是加强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高中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供学生动手、动脑,增加其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