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激趣策略浅析|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教学上,教师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上好每节课,而且要求学习者积极对待英语课业,自觉进行各种言语练习。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力图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为此,教师应当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培养学习兴趣
  
  掌握课堂,首先强调的是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后随意注意三种。
  不随意注意是在没有自觉意图、不作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客体本身的外部特点,即新异性和这些客体对人能引起的兴趣性。客体的新异性可以成为不随意注意的源泉。而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刻板的东西就不会引起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掌握声音的强度,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媒体和直观手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教材,就有可能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注意。
  随意注意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且要求作一定的意志努力,没有随意的注意要完成任何持久的有计划的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善于把自己的注意随意的集中在课业上,而且必须善于强制自己对不能引起注意的内容予以注意。
  后随意注意表现在熟练的形成。学习用英语讲话时,最初对自己的言语表达总是伴有紧张的随意注意,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掌握了必要的言语技能时,随意注意就转到高级阶段成为后随意注意了。
  良好的注意必须是集中的、紧张的、稳定的。良好的注意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必要的。为了培养注意,不能仅仅依靠直接兴趣,应尽可能养成对某些工作的固定兴趣,既养成作为后随意注意的基础的兴趣,这是培养注意的重要途径。
  
  二、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习热情
  
  (一)生活中不同的情绪体验
  英语课上学生对练习中的错误并不在意,在考试中发现错误就可能产生强制的情感。对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给以口头奖励,他也许并未感到太大的欣慰;反之,对一个从未受到过表扬的学生给以同样的奖励,他可能会产生较强的情绪体验。
  (二)影响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
  经常对英语活动产生影响的是一种情绪紧张状态。紧张多数是面临危险或要求承担重大责任的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的情绪紧张。这种紧张状态不利于英语学习,常起破坏作用。例如在英语课上,突然有人来听课,有些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就会由于出现紧张而影响回答质量,有时甚至不能作答。这并非因为他不会,而是由于紧张。另一种是操作性紧张。这种紧张是与完成特定活动的必要性相联系的,能动员各方面力量集中在活动方面,经常能将活动引向最佳表现。如教师在课堂上课,学生参加考试等都会体验到操作性紧张状态。英语教师有必要深入课堂的情感氛围,尽可能保证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感状态,随时注意降低情绪紧张程度。随时注意在情感和认知两方面下功夫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一)坚持学习是重要的意志品质
  积极性状态中不仅具有情感色彩,而且总是会有着一定的意志表现。意志是为了达到目的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以自觉性、果断性和坚持性为特征。学习英语,坚持性尤为重要。坚持学习是精力和毅力发挥作用的结果。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坚持英语学习。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学生从无需要或很少需要到产生需要的过程。教师不仅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还须在教学中随时激发学生已形成的动机。激发动机主要依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除让学生了解授课目的,重视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外,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适当组织比赛等活动,引进竞争意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给予正确评价,适当进行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正确对待缺点和不足的教育,提高学习者克服缺点的能力,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四、兴奋与抑制过程的调节
  
  学习中兴奋和抑制过程应是协调的,二者之间应保持平衡。二者间平衡被破坏是产生极不良现象的根源。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都将产生对良好气氛的破坏,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这类情况的产生,常常由于超强度刺激的作用。如对学生提出太困难的要求,会使学生产生激动、兴奋过程或兴奋过程停滞等状态。
  教学中不能容忍以抑制过程的消极性为基础的心理状态。学生对课业不感兴趣就会产生烦闷。过多反复的讲解,一再重复学生已经熟知的材料,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作业活动,对于最勤奋的学生而言也很难不陷入烦闷之中。又一些否定的情绪体验,如害怕,都会产生抑制状态。英语学习中最突出的害怕是怕错,怕讲错而不敢开口。积极的方法是让学生尽多在集体中讲话或回答问题,逐渐使之增长信心,克服害怕情绪。另有一些学生由于未能对课业作充分准备,也会表现出迟疑和信心不足。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作出相应的处理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