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实证分析】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摘要: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会计及其他许多计量性经济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如何会对盈利预测研究应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高低也反映了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大小。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年度和季度盈利预测能力。结果显示,无论是年度盈利预测还是季度盈利预测,公允价值均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
  关键词:公允价值 盈利预测 统计检验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余年, 盈利预测不仅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关键因素, 而且作为重要的招股信息, 对投资者投资新股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欧阳爱平、周群,2006)。而大量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会计及其他许多计量性经济学科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谢诗芬, 2003)。斯科特(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基于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在某些情况下是通过某些数学模型所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概括表达。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加符合投资者利益。因为公允价值提供了预测公司未来业绩最好的指示器。玛丽.E.巴斯(2007) 认为根据现行准则,今天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几乎所有金额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对未来的估计。大多数人能够理解以公允价值计量就是反映了对未来的估计。将对未来的更多估计包含在今天财务报表中的一个后果是,会计收益不太具有预测性。葛家澍、杜兴强(2004)认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都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历史成本作为过去的市场价格所包含的风险和报酬已被固定为一个已知数,因此具有最为信赖的可靠性。但在反映不确定性和风险方面,历史成本则不如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含有不确定性的预计数,预计当然不可能精确,所以人们必然担心他的可靠性(特别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包含的变数太多)。但即使预计一个不甚可靠的现行价值或未来价值,总比没有预计或完全依靠已知的历史成本去预测要好。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理论界结论并不一致。斯科特(2006),葛家澍、杜兴强(2004)认为公允价值面向未来,具有盈利预测价值,而玛丽.E.巴斯(2007)认为公允价值由于反映了未来的估计,因此会计收益不太具有预测性。
  二、研究设计
  (一)盈利指标的选择企业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科目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产减值损失”。企业交易性金融工具、套期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为支出”;企业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基于稳健原则而并不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业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受到严格限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应用。公允价值主要指向的是金融工具,企业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上主要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徐晓庆(2000)分析了上市公司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是总体采用范围有限,在具体应用上比较谨慎,主要是因为除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能够直接应用公允价值,其他项目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运用。二是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运用公允价值突出。本文通过模型来预测盈利,比较预测误差的差异即比较预测准确性来决定预测能力, 通过比较含公允价值变动的企业盈利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企业盈利预测能力大小评价公允价值盈利预测能力。如果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高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则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反之则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为便于比较含公允价值变动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本文盈利预测指标选择含(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公允价值变动选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内容。
  (二)研究假设 目前理论界一直认为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如果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则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即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能力占优。因此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利用以前年度盈利预测年度盈利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年度预测)
  假设2:利用以前季度盈利预测季度盈利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公允价值具有盈利预测能力)(季度预测)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选用样本以沪深A股公司为基础,在选取样本时,选取的是2007年至2009年4季度每个季度均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116家。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网易财金数据库和CSMAR深圳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库。
  (四)模型建立 盈利预测通常有三种模型:一元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师模型、管理层模型。一元时间序列模型只包括一个变量:过去的盈余。后两者分别指分析师或公司的管理层做预测所依据的模型,通常是综合性的,包含了公司内外部的许多因素。本文选用一元时间序列模型。
  (1)年度盈利预测。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年度盈利可由随机游走过程很好地予以表述,国内许多研究也都采用随机游走模型来预测年度盈利。由于年度盈利数据有限,建立年度盈利时间序列模型存在困难,因此本文年度盈利预测也采用随机游走模型。
  随机游走模型(年度):Model 1:F(Qt)=Qt-1
  下标t 表示时间(年度),Qt 表示实际盈利,F(Qt)表示预测盈利。
  (2)季度盈利预测。在季度盈利预测中,从实证角度分析,盈利Box―Jenkins模型的预测能力普遍比随机模型等简单模型表现优秀。但进行时间序列研究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序列数据,否则对样本的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就会受到数据的限制。因此本文舍弃了建立复杂的ARIMA 模型,采用简单模型,模型直接选用徐跃(2007)在其博士论文《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中使用的三个季度盈利预测模型。
  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为:Model 2: F(Xt)=Xt-1 ;Model 3: F(Xt)=Xt-4 ;Model 4: F(Xt)=Xt-4 +(Xt-1- Xt-5)
  下标t表示时间(季度),Xt表示实际盈利,F(Xt)表示预测盈利。
  (五)检验方法 一般情况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这种误差是个绝对数,不利于不同样本值的比较,本文选用百分比误差的绝对值(简称绝对百分比误差或APE)来评价预测准确性。绝对百分比误差(APE)计算公式为: APE=|(At-Yt)/Yt|*100%。其中:At为t年度(季度)的预测值;Yt为t年度(季度)的实际值。 本文首先通过APE均值、标准差、累积频率及Friedman检验进行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之间预测能力的比较,在3个模型中选取预测能力最好的一个模型作为季度盈利预测模型;然后通过APE均值、标准差、累积频率、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及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比较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年度盈利预测能力和季度盈利预测能力差异。在进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前首先对样本进行K―S检验以确定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如果样本符合正态分布均值t检验、Wilcoxon检验采用均值t检验,如果样本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检验。本文Friedman检验、K―S检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显著性水平均设定为软件系统的默认值0.05,如果Friedman检验、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概率P值小于或等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则认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认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本文使用MS Excel 2003软件整理数据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之间预测能力的比较 (表1)提供了3个季度盈利预测模型在2008年2季度至2009年4季度共7个季度盈利预测误差APE均值、标准差及累积频率在100%内的分布情况。从APE均值、标准差及累积频率看,无论是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还是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3个模型中Model 4的APE 均值、标准差在3个模型中最大,而累积频率最小,其预测准确性最差。Model 2与Model 3各有优势,Model 2的APE均值小于Model 3,累积频率在20%、100%内大于Model 3;Model 2的APE标准差大于Model 3,累积频率在5%、10%、50%内小于Model 3。从预测误差APEFriedman检验结果看,如(表2)所示,无论是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还是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3个模型Friedman检验结果显示预测能力存在显著差异;3个模型两两配对Friedman检验结果显示Model 3与Model 4、 Model 2与Model 4盈利预测能力存在显著差异,Model 2与Model 3在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选择Model 3为季度盈利预测模型。一是在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Model 2与Model 3盈利预测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中,尽管Model 2在APE均值方面小于Model 3,但Model 3在APE标准差及累积频率方面占有优势。况且Model 2与Model 3APE 均值相差较小,同时均值易受某个或几个异常值的影响,而累积频率计算是通过比较样本中公司数在总体样本的分布情况,不涉及具体APE值,不受APE异常值的影响。二是这与国外理论界研究结论――季度盈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相符,也与徐跃(2007)进行季度盈利序列自相关分析的结论一致,即季度盈利预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但没有显著的相邻季度特征。
  (二)年度盈利预测分析年度盈利预测分析结果见(表3)。(1)均值及标准差比较分析。预测期2008年、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均小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因此从均值和标准差看,2008年、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2)累积频率比较分析:(表3)显示了累积频率在100%内的分布情况。预测期2008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10%、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内二者相等,因此2008年、2009年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3)统计检验分析。首先通过K―S检验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预测期2008年、2009年样本K―S检验概率P值均为0.00,因此样本不符合正态分析,统计检验采用Wilcoxon检验。如(表3)所示,预测期2008年、2009年Wilcoxon检验结果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以上分析显示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公允价值降低了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
  (三)季度盈利预测 季度盈利预测分析结果见(表4)。(1)均值及标准差比较分析。如(表4)所示:预测期2008年1季度、2季度,2009年2季度、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小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2008年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4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大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均值、标准差。因此从均值和标准差看,2008年1季度、2季度,2009年2季度、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2008年3季度、4季度,2009年1季度、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预测能力占优。从均值标准差比较结果看,二者盈利预测能力相当。(2)累积频率比较分析。(表4)显示了累积频率在100%内的分布情况。预测期2008年1季度、2009年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 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内大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因此2008年1季度、2009年3季度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利预测能力占优;预测期2008年2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8年3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8年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10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2009年2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的累积频率在5%、10%、20%、5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累计频率;2009年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PE累积频率在20%、50%内大于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PE,在5%、10%、100%内二者相当,因此预测期2008年2季度、3季度、4季度,2009年2季度、4季度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盈利预测能力占优; 2009年1季度二者累计频率各有优势,其预测能力相当。从累积频率看,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3)统计检验分析。首先通过K―S检验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预测期8个季度样本K―S检验概率P值均为0.00,因此样本不符合正态分析,统计检验采用Wilcoxon检验。如(表4)所示,预测期Wilcoxon检验结果概率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预测能力相当,公允价值在预测期没有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以上分析显示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盈利预测能力相当,公允价值没有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能力造成显著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运用统计方法比较了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年度和季度盈利预测的准确性,通过比较预测的准确性判定公允价值的盈利预测能力。实证分析发现,年度盈利预测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盈利预测能力占优;季度盈利预测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与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营业利润的盈利预测能力相当。因此无论是年度盈利预测还是季度盈利预测,公允价值均不具有盈利预测能力。 本文存在如下不足: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数据有限,因此本文没有通过时间序列推导盈利预测模型,而是直接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些模型是否适用于公允价值的盈利预测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我国企业除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能够直接应用公允价值,其他项目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运用,公允价值变动对金融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公允价值在金融保险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徐晓庆(2009)。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本文没有分行业对对其预测能力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岩:《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预测价值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基本程序》,《财会通讯》2004年第1期。
  [3]玛丽.E.巴斯:《将对未来的估计包含在今天的财务报表中》,《会计研究》2007年第9期。
  [4]徐跃:《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5]徐晓庆:《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状况研究》,《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编辑 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