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怪僻的犹太孩子]犹太人聪明是因为禁欲

  小阿尔伯特是个沉静而孤僻的孩子,后脑勺大大的,而且长得很不匀称,母亲觉得自己生了个丑八怪,祖母认为自己的孙子太胖。   这还不算,这孩子有一种令父母担心的毛病,就是说话特别迟缓。到三岁时还不会说话,全家人都认为这孩子一生算完了,他是个哑巴。父母心里着急了。
  “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认真啊!可他的小嘴为什么不说话呢?
  一直到七岁,他还没有学会说话,但已能张口了,简单地重复大人教他的一些短句,讲起来特别费劲。
  尽管大人们对他如此担心,但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竟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
  每当闲暇的时候,他的母亲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有一次,她忽然觉得背后好像有人,回头一看,是她的儿子阿尔伯特。只见他歪着头,眨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表明他显然被其中的音乐形象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此时,阿尔伯特才三岁,究竟听懂没有,无从知道,但对音乐的早慧却是真的。
  他四五岁时,有一次病了,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意儿把他迷住了。他爱不释手,把罗盘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他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那里面是什么在牵着?他想问父亲,可说不出来,只是惊奇。在他那小小的心灵中已经感到,这里面一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十岁那年,爱因斯坦进了中学。这时正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在德国泛滥的时期,学校充斥着军国主义的影响。许多孩子羡慕挎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热的口号。
  生性羞怯的阿尔伯特对这些格外反感。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怡然自得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让这些人长脑袋是多余的,只给他一根脊梁就够了。小小年纪,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了。(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