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狼的特殊句式省略句

  一、基本概念   省略句就是指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特别多,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不能明确省略的成分,在理解时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应该准确补出,否则,直接影响译文的意思。
  二、抓住特点,识别类型
  省略句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兼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量词的省略等。下面笔者结合每一类型的特点具体来谈。
  (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主语补出来。主语省略可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唆,可将后一句的主语省略,翻译时后一句的主语可根据前一句的主语推测出来。如: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后省略主语“秦”,可根据前一句“秦伐赵,拔石城”推测出来。
  2.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唆,可将前一句的主语省略,翻译时前一句的主语可根据后一主语推测出来。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对话省。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当交代清楚对话双方之后或对话者人名已在前文出现过,为了使行文简洁,可以将作主语的对话双方省略,翻译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鸿门宴》)“甚急”前省略主语“今日之事”,可以根据上文“今日之事如何”推测出来。
  (二)省略谓语
  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话中用了某个动词,另一个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思推知省略的谓语。常见的谓语省略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承前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使行文简洁,可将后一句的谓语省略,翻译时后一句的谓语可根据前一句的谓语推测出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舞”后省略了“为乐”二字,可根据前一句的谓语“为乐”推测出来。
  2.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使行文简洁,可将前一句的谓语省略,翻译时前一句的谓语根据后一句的谓语即可推测出来。如: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可根据后一句“秦王不肯击缶”的谓语推测出第一个“秦王”后省略谓语“击”。
  3.共喻省(据文意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谓语。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根据上下文,可推测“史朝夕”的谓语为“俟”,等待的意思。
  (三)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省略部分多是代词“之”。
  1.省略及物动词后的宾语。及物动词后面应该有宾语却没有出现。如:遂拔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遂拔”后省略动词“拔”的宾语“之”,也就是剑。
  2.省略介词(“与”“以”“因”“为”等)后面的宾语。介词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一般要和后面的名词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如果介词后面没有名词,就是其宾语被省略。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与”是介词,而“谋”前面省略了宾语“之”,即项羽。
  (四)省略兼语
  “使”“令”“命”“召”“俾”“拜”“除”等动词后,应该有兼语(通常是“之”)与之搭配,但这个兼语却没有出现。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无使”后省略兼语“之”,即自己。
  (五)省略介词
  文言文中介词“于”“以”等经常和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补语或状语时,介词往往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地震”后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六)省略量词。
  数词后面量词通常省略。如:蟹六跪而二鳌。(《劝学》)“跪”前省略“条”,“螯”前省略“只”。
  三、方法指导
  (一)分析语法,今为古用
  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去分析文言文中的省略情况,明确被省略的成分。分析时首先要找出句中的谓语动词。然后分析谓语动词前半部分,如果没有陈述对象,就是缺少主语。再分析后半部分,若是及物动词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成分,有可能省略宾语;有名词、代词而不是宾语,就有可能是省略介词。
  (二)抓住关键,掌握类型
  所谓关键就是省略句中每一类型的突出特点。从词性上讲,动词、介词、数词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句式上看,结构一致的句子、对偶的句子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例句,切实掌握常见的省略类型。
  (三)瞻前顾后,联系语境
  文言文中有些省略,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结合具体语境,就能够顺利地推断出省略的成分。
  
  跟踪训练
  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欲呼张良与俱去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惟兄嫂是依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不拘于时,学于余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大王来何操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意思。
  ①子行三军,则谁与
  ②必也临事而惧
  (2)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①)曰:“使齐人傅之。”(②)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③)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④)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
  (1)在括号内补上合适的词语。
  ①( ) ②( )
  ③( ) ④( )
  (2)下列各句中,与“王谁与为善”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B.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君何以知燕王
  (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1.A(判断句,其他各项为省略句)
  2.B(省略句,其他各项为宾语前置句)
  3.C(省略句,其他各项为被动句)
  4.B(都是宾语前置句)
  5.(1)①行:率领。②惧:谨慎。(2)①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②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6.(1)①戴不胜。②孟子。③他。④之,即薛居州。(2)D(都是宾语前置句)(3)①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人用方言扰乱他,纵使天天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不能达到目的。②在王左右的人,不论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王和谁去做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