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关于滴水之恩的小故事

  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品行却是一塌胡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差。当然,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首恶分子,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却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哐”的一声。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来抹去。
  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
  又过了不久,班里排练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个人准备白衬衣。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面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让,最后还是接受了。
  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个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的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此时,他已是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说起当年的生活,他忽然说:“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名。他是个不习惯言谢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乐大师,大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年轻人从此敲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步入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来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仁爱的、关怀他人的人。
  世界因为这大大小小、绵绵不断的人与人的关怀而变得永恒,事实就是如此。
  
  (选自《作文与考试》
  
  解读:
  常言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然而,当水在滴落的时候,它没有想到事后的回报,更没有想到会是“泉涌”。是呵,当危急在前、困厄挡道、苦难降临的时候,哪还有时间在那里听凭“两个小人”在无谓的争鸣、打斗?一个说:冲上去!一个却说:停下来!这样的论争多是事后诸葛亮们添加的“花边儿”,是理论值,“霎那”太短,容不下一丝考量。像“我”看到金龙痛苦的病态,看到金龙没有白衬衣参加演出,下面的动作便是自然而然的了,水到渠成,没有生硬的过渡。而这一件件小事,也许就改变了一个沉郁之中的人的一生。像那个怀才不遇的爱音乐的年轻人,他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仁爱的、关怀他人的人:像那个家贫的女孩,也许她成人之后仍然不够富有,但她一定是一个善良、慷慨的、知恩图报的人,有一个饼子,她定会分多半个饼子给比她更贫的人――如此这般,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