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例文2020

  最新精选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范文3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1

  《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第一集《时代之问》在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时,配合的织布画面生动鲜明深刻,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强调“全面”,就像织布一样,各部门各领域就像一条条丝线,必须紧密配合,才能早日织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匹美丽中国画布。对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触也很深,在指了方向,划了底线之后,怎么改,没有现成的案例。当你走在后面,可以效仿先进,现在我们国家就是改革领域先进的代表,所以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必须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才能真正想出改革的实用办法。在农村干了7年活那一段还挺让我感动的,从基层出来的干部,才最能知道基础的需求。像我本人在乡镇政府工作了两年,经常与农民老百姓面对面交流,亲身实地地与他们交谈,才知道他们的所需所求,知道他们的问题所在。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所以在基层的我们,要无条件支持中央领导的部署改革,坚定不移的为中央的改革之路做好垫脚石,精心为改革之路填石填瓦,尽到自己的全部力量,将改革真正的进行到底。

  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每推进一步,党中央对抓督察促落实的要求就更进一步。这也是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的关键所在。纵观中央深改组36次会议,从倡导领导干部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到突破“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从提出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的“六个抓”要求,到部署“三督三察”的改革督察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改革方法论,坚持把抓落实放在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为推进改革不断注入真抓实干的正能量。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2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是一部充满自信的大作。看完后,小布心中充满了对中华文化的荣耀感和对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感。作为当代国人,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时代精神的践行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延续中华文脉,凝聚长久屹立的复兴之魂。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作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一个从未间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如何得到深度发扬,发挥出巨大影响力,在继承中延续,在延续中发展,在发展中引领新的文明,这是每一个国人都避不开的问题。

  必须承认,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在延续中华“文脉”的道路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传统文化的新支点。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体制是保障,改革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审议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保障,细化为104个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全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体制改革,用制度创新之力,不断巩固着13亿人的文化自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自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印发以来,中央统一部署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入法入规。在201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重要立法宗旨之一,并贯穿通篇。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它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凝神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进入新千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互联网时代,整个舆论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任务。2017年5月,经中央批准印发《关于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网络内容建设全面展开,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全新舆论格局,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潮流,坚定有力地投身于这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变革,中国传统媒体融合的脚步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回望过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改革让文化更坚定,文化让改革更自信。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3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新兵中大学生比例将超过72%,比去年有所增长,其中北京市朝阳区逾九成入伍青年为大学生。这一信息告诉我们,大学生新兵比例连年攀升,士兵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了。作为曾经的一名大学生士兵,看到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士兵走进军营,倍感欣慰,在这里也给他们支几招,希望他们在军营这所人生“大学”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早日实现人生抱负。

  一是过好“心理”关。大学生士兵从繁华的都市到基层部队,甚至分到戈壁大漠、边防哨所、远海岛礁,环境的巨变会产生孤独、甚至是思家心理。因此必须作好心理准备,参军入伍是人生中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我们一人孤独换来的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团圆,要耐得住寂寞,人生只有经过淬火的锤炼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是过好“角色”关。大学生来到军营就是普通一兵,一切要从零开始,和普通士兵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部队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武装集体,违反条令条例就要受到处罚,工作没有做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可以说再也没有大学生的“光环”。

  所以要尽快适应身份转换,让自己尽快从一名大学生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

  三是过好“体魄”关。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能素质是合格军人的前提条件。大学生士兵由于年龄偏大,自身身体基础薄弱,和普通士兵比起来有差距,所以应该主动给自己加压,笨鸟先飞,加强锻炼,努力掌握军事技能,强化体能素质,让自己少点书生气,多点兵味。

  四是过好“吃苦”关。苦与累是军人的一部分,战争的残酷性决定了军人苦与累,对于大学生士兵来说,苦与累是必修课。所以与其被动受苦,不如以苦为乐,在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中寻找乐趣。把吃苦当做一种勇气、一种素质、一种境界,当做部队赐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是过好“成才”关。作为一名大学生,与普通士兵的最大区别在于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要把这些优势在部队充分发挥出来,在军营中找到自己的专长与部队需求的结合点,比如可以协助指导员搞好连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计算机应用等特长,运用到军事训练科目中等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利用自身优势为部队服务,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最新精选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