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

  摘要:本文通过中学语文课本中古诗特点的分析,提出在古诗鉴赏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古诗鉴赏 联想 想象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是相对于现代诗而言的,从《诗经》《离骚》,到汉魏诗赋,再到唐诗宋词,可以说步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一直延续到清代、民国。《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录了部分诗篇。针对古诗篇幅短、字数少、用词精的特点,怎样避免教学中单调乏味呢?这就触发了我对古诗鉴赏中联想与想象两个重要因素的思考。
  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人总是追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更多的人生体验,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力求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尽而情不尽”。因此,我们认为鉴赏古诗其实质就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和水平、文学修养为基础,破解古诗的表层意思后,去咀嚼、体味、挖掘诗中的“言外之意”,感受诗人在特定情景特定时代中的人生品位过程。这其中不进入意境就谈不上鉴赏,没有联想就无法进入意境,可以说进入意境是鉴赏的关键,而联想与想象是进入意境的桥梁。
  调动一切因素进行联想与想象。例如: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不调动想象就没有联想,表层意思是明月照在松林里,清泉从石板上流过,仅仅如此就是一个非常平淡泉水、石头,还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这就只有依靠我们心驰神往、自由不羁的想象了。
  下面我尝试将这句诗的意思扩展一下:
  1、一轮满月缓缓地升起,那洁白无瑕的月光无私地洒落在无际的松林里。
  2、映照大地焕然一新。
  3、在静谧的月光下,山村晚景宁静、清新。
  4、一条小溪透过妩媚的月光清晰可见,叮当地从石板上流过。
  5、还有秋虫优美的唱打破了静夜。
  6、风缓缓地送来山野缕缕的香味。
  通过联想与想象,我们就步入了一个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意境之中。让人喜欢,满月缓缓升起,星星不停地在天空中眨眼睛,月光透过千年古松照在地上,光影斑驳;泉水叮叮咚咚也跑来;山风徐徐;秋虫低吟,在这样的月光下独步是多么的惬意!诗人那份恬淡宁静怡然自得的心情不就溢于言表了吗?我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氛围之中,仿佛穿越茫茫时空,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不通过联想和想象无法挖掘出这一名句的丰富内涵。由于我国古典文论的影响,古诗历来强调人与自然物,景与情并重,即平常所说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们在人生的风风雨雨里“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将其领悟、其感慨、其喜怒哀乐,凭借自己的才华精心锤炼,精巧构思,力求最大限度地再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于古典诗句式、对偶、押韵等艺术形式的限制,诗人们就在炼字上下功夫。如贾岛的“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同样是打开,后一句的妙处就在于呈现了寺院的宁静,似乎清脆的敲门声闯入了读者的耳鼓。又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中的“好”。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杜甫用“好”赞美雨,就唤起了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啊!还有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水碧绿无际,鹅毛雪白,鸭爪肉红,这一协调的组合,红、白、绿三色揉在明媚春天的大自然里,相应生辉,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因而,如果不进行联想与想象,就辜负了诗人炼字的苦心,名篇力作在我们的眼里变得平淡无味了。可以这样说,优秀的诗经得起联想,引发想象,而优秀的诗敌鉴赏也必须通过联想与想象,只有联想与想象,我们才能进入诗的意境,进入了意境,才能进行有效的欣赏。
  打个比方,一首古诗仿佛一幅素描,所谓鉴赏就是以此为内容,通过想象与联想拓展着色,使之幻化为有声有色的优美意境,然后陶醉其中品味诗中的情趣与哲理。
  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将饱含诗人感情的一首古诗弄成干巴巴的几条筋骨,使名诗名句变成平淡的大白话。我们务必要调动自己的想象,通过联想,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去领悟诗中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