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教学――个性之美源于真实细节】 成功源于细节

  摘要:本文阐述了创新作文的含义,并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指出创新作文的突破点在于掌握细节描写,重点探讨如何写出真实、富有个性的细节,给创新作文“添彩”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 作文 个性 真实 细节
  
  创新作文是现阶段作文教学中的亮点,也是众多语文老师为实现中高考分数突破而设置的试验田,很受学生和家长的追捧。每年中高考结束后,是“创新作文”展示和热议的焦点时刻。仿佛“创新作文”都产生在考场这个特殊的场所,其实,“创新作文”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着。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作文?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教学生写创新作文呢?
  
  一、什么是创新作文
  
  创新作文就是运用多元化思维,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和生活,去反省自己的内心,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和感悟,抒发自己最真实感情的作文。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一定要包含时代的元素,或凸显一个时代的精神需求,总有一方面可以代表时代的符号。比如,可以是题目的创新,可以是文体的创新,可以是主题的新颖,可以是视角的独特;可以是语言的个性等等,不一而足。
  回想2001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在莘莘学子中产生的轰动效应,其原因也是其创新:文章选材“新”――原材料来自对名著的演绎;题材新――寓言形式,寓言故事以其浅显和短小著称,这在以前的高考作文中实不多见;语言“新”――古白话,语言凝练,意蕴深刻,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这篇文章如果从本质上说,哪里也不是作者的独创,但几个因素的组合却是恰到好处,古朴中显得深厚,传统中彰显新意。这也就达到了创新的目的和要求。
  在之后的作文中,模仿其用古白话和运用寓言故事形式的屡见不鲜,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它是创新,而后者就是人云亦云。更有甚者,自身功底本就一般,偏偏还要用古白话,错误百出,给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所以,创新作文所表达的应该是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也就是说文章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个性,表达上要有创意。这与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不谋而合的。
  
  二、目前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几年来,为了便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写作才能,在中高考作文要求中,都淡化了文章体裁的要求,诗歌、剧本等文学样式也对学生开放。本来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写作水平,但却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后果:
  1.文章体裁无法界定,四不像文章越来越多。说是议论文,却没有论点;说是散文,却始终在讲道理;说是记叙文,也讲述一个小故事,但也仅仅是简单的梗概,然后是不着边际的议论和抒情……
  2.假、大、空。选材缺乏真实性,胡编乱造。比如以《我最好的老师》为题目作文,学生写的是:有一次,他没有告诉家长就到图书馆借阅《新华字典》,在图书馆看了一下午的字典,回家后被爸妈批评。当爸妈得知他是在图书馆看字典时,又大力表扬了他。我们面对这样的作文,真是哭笑不得。他家里难道没有字典?在图书馆看了一下午的字典怎么都让人匪夷所思。
  学生平时生活面狭窄,对社会生活了解很少,又不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所以一到作文课就感到无事可写。于是,就有一部分同学把历史课、政治课的内容作为选材,要么就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对列强的反抗,要么就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材料大的非长篇巨著不能阐述完整,给人一种牛拉火车厢的感觉。
  记叙文全是平铺直叙,没有详略,没有出彩的描写,更不要说中心突出了,味如嚼蜡,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千篇一律。
  3.模仿、抄袭、套写严重。学生对优秀作文不是学习它的选材、构思、立意,却是单纯模仿,甚至抄袭。还有的同学,完全套用优秀作文的形式,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全国好多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三、创新作文的突破点在哪里
  
  面对学生的写作现状和中高考作文的要求,我们的创新作文的突破点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先结合初高中的课文,来体会一下名篇吸引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是他们选材的特殊,是叙事的生动,还是语句的华丽?仿佛都有,但都不是太突出。那最吸引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年以后还萦绕在我们脑海的是他们的真实而富有个性细节的描写。
  那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
  朱自清的《背影》,文章选材并无新奇之处,情节也很简单,叙事语言也是娓娓道来,并无多少华丽辞藻,但自它问世以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我们可以回想,文章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个细节?当然是写父亲去买橘子时的那个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细节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动词“蹒跚”、“探”、“爬”、“攀”、“缩”、“倾”等的准确运用,它真实地描绘出老父亲过铁道的艰难,表现出老父亲殷殷爱子之情,感动了作者,也打动了亿万读者。
  再回想鲁迅的《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中,作者准确运用了“伸”、“捏”、“提”这些动词,再巧妙地借助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人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情景,让我们能生动形象地感受到当时他们的冷漠、麻木和不觉悟。
  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有着天壤之别,但为了表达主题却共同选择了“动作”这一细节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无限的表现力。可见细节描写能让人物鲜活、生动起来,对表达作者的感情,突出文章中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创新作文要想突破,其关键性的一点也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会抓住细节进行真实而富有个性的描写。
  
  四、如何写出真实、富有个性的细节
  
  1.观察人物的细微之处,抓住肖像中的细节,进行“精雕细刻”,力求细微之处见真情。
  中考满分作文《幸福的感动》中有这样的场面描写:除夕前那晚,我趴在窗边看雪。灯光中满是飞舞的雪片,仿佛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接连不断的鞭炮声,洋溢着春节来临时温暖的气氛。一切仿佛都映在橘红色灯光的背景里,包括父母发丝里所夹的依稀可见的几丝银发,在这幅冬夜画中闪闪发亮。
  除夕的夜晚是喜庆的、幸福的,然而在这样一个喜庆的场面中,小作者在“橘红色灯光的背景里”,看到的是父母的白发,场面之大,细节之小,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突出了自己的幸福来源于父母的辛劳。
  还有对父亲夜晚在车站等孩子时的描写:我却看见了一个人,在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
  小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笔墨再次描写父亲的白发。白发是父亲劳苦的象征,是女儿幸福的源泉,是女儿幸福感动的真挚表达。小小的细节描写,让文章细腻、真实、感人。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和语境相一致,否则,会破坏整篇文章的美感。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可谓个性鲜明的典型。从王熙凤在初次见到林黛玉时的一番夸奖就可见一斑: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王熙凤表面上是夸奖黛玉的,实际上几乎照顾了在场所有的人,既夸赞了黛玉,也讨好了老祖宗,还安慰了迎春等众姐妹。特别是让贾母听来,句句都说到她的心坎上了。个性话的语言表现了她察言观色、逢场作戏、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
  2008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有一考生在文中这样写道:小学一年级时,妈妈常常对我们说:“孩子呀,上了小学,可就是学生了,任务会越来越重,但是不要害怕,失败没关系,妈妈是你坚强的后盾。”读了文中妈妈说的话,我们怎么感觉都不像是一个妈妈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说的话,“任务、失败、后盾”不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妈妈似乎是个在说教的政治老师,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也不具备一个亲切妈妈的亲和力,让人感觉人物平面、呆板。
  3.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法国小说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对小弗朗士得知那是他最后一节法语课时的心理进行这样的描写: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小弗朗士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苏醒,学习法语的感情一下子升到空前的高度,对法语的热爱代表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表现普鲁士侵略者强迫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学校学德语,这是对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
  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最后安排若瑟夫――一个心灵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少年去给他沦为乞丐般的叔叔结账: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肖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细节描写相结合,真实地再现了一个纯真少年对落魄叔叔的同情和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奈。
  总之,创新作文应该在真实的基础上,用富有个性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让文章更富有生活气息。真实且富有个性化的细节是装扮创新作文的最好的“法宝”。
  
  参考文献:
  《创新能力教程》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