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思考】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提出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准确而全面的概括。1982年9月6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更为完整、准确的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沿用这一提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一切从对象实际出发,一切从主体实际出发。实际上就是一切从自身出发。每个人都以自己所认识到的为真。那么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
  
  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人们往往可能不从实际出发,但一定会从自己出发,要想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实际(从实际的总和、多个方面、辨证地、把握变化了实际),并且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认识客体。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客体,做到主体客体的相一致呢?
  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重任务。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客体成为客体的条件是有着现实性的客观存在,并与人的一定活动相关联。客体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在认识论意义上讲,客体的功能是一个信息源,认识客体即接收信息,破译信息。信息源体现的是认识内容。决定了主体的活动方式,决定了认识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客体的基本类型有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精神形式的客体。
  
  二、认识的产生
  
  认识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认识意识是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分析处理后产生的,是指挥感知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属性和规定的知识,为思维作好知识准备的意向、方法、路线、方案和命令。认识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认识是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产物。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自始自终伴随着信息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作用是以信息为媒介的。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过程申,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也离不开建构。而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反过来认识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三、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它是认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才能达到;只有经过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检验,修正和丰富发展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首先回到实践的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并且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实践也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必然是无限发展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无至穷。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复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