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市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贸易局、财政局、农办、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人行等7个部门及各产业领导小组简要回顾总结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一季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全年经济走势和产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下半年工作重点,大家都作了充分地调研和认真的准备,总结的比较客观,分析问题比较透彻,对策措施有针对性,讲得比较到位。等一下,吴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针对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单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肯定成绩、理性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XX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XX”两大目标为动力,各产业领导小组和各级各部门围绕产业发展在招商、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发展问题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季度我市经济呈现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初步预测,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2亿元,同比增13%,完成年计划19%(GDP为统计估数,统计数由上级把握,地方季度已不作统计);
财政总收入1.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和1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 亿元,同比增长18.3%,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16.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13.4%;
外贸出口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8%。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延续了近年来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开门红,我市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呈现以下特点。
1.一、二、三产业稳中有升
工业趋高。一季度,预计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在衢州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二(开化36.3%,XX25.6%、柯城25.5%、龙游24.2%、衢江23.2%、常山21.6%),而去年同期我市在衢州市各县市区排名倒数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一季度的较高增长取决于几大因素:一是产业高产值,呈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特点,2+6产业的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材、化工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一升一降”,“六六”产业增幅迅猛,规模工业的排序发生了新的变化,排序由过去的化工、建材、机电转变为机电(4.7亿元)、建材(2.72亿元)、化工(2.65元),机电首超建材、化工越居首位。其中,建材产业较去年年初的低迷状态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产值达4.5亿元,增长22%。而化工行业出现了季节性的下滑,特别是规模企业,产值、增加值、销售、利税、利润都出现了负增长,产值下降4.3%,主要是化工股份公司由去年的赢利1000多万元,变为亏损65万元。“六六”产业增幅达43%,增幅同比提高29.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9.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起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纺织(83%)、电光源(79%)、消防器材(53%)、机电(51%)等六个产业超过30%全市工业平均增幅。二是产品高销售:主要产品市场基本平稳,产销率稳定在96%左右。特别是机电产品市场看好,变压器企业已经从过去的被动接单向主动选单转变;
节能灯管产量销量实现双提升;
水泥产量逐月回升,产量达160万吨,同比增长31%,吨水泥价格稳定在200元左右;
三是效益高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良好。1~2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22.3%,利税总额6095万元,其中利润总额2903万元,分别增长36.4%和41.9%。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183分,同比提高23分。
三产趋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市场旺。今年政府及时调整土地供应,控制土地出让规模,各房地产开发公司积极应对国家各项房地产新政策,转变经营理念,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注重品牌建设,保持了我市房地产市场稳中有升的态势,与周边地区相比房地产市场旺盛,一季度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148元,同比增长16.6%,房屋施工面积77.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9.6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13.9%、22.4%。从销售情况看,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3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比上升0.26%,其中普通住宅 7.315万平方米,别墅(排屋)4.293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比上升5.4%。一月份3.75万平方米,二月份3.70万平方米,三月份5.577万平方米;
一季度销售额达3.248亿元,(一月份1.0亿元,二月份0.98亿元,三月份1.268亿元)。从衢州市情况看市区、XX和龙游销售较多。一季度,市区销售16.35万平方米,占总销售面积的比重38.2%;
XX销售11.79万平方米,占销售比重27.6%;
龙游销售9.82万平方米,占销售比重23.0%;
开化和常山销售面积分别是3.55和1.24万平方米,占总销售面积的比重分别为8.3%和2.9%。二是旅游业旺。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5.76万人次,同比增长51.5%,国内旅游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9.5%;
接待海外旅游者6103人次,旅游创汇184.96万美元。全市景区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122%,门票收入97.69万元,同比增长90.7%。其中江郎山景区接待游客3.16万人次,仙霞关景区接待游客1.3万人次。三是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零贸易业等产业旺。一季度全社会公路客运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和4.5 %;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2045万元,增长4.4%。批零贸易商品销售总额13.7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0.75元,增长15.9%。
农业趋稳。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支农政策的力度,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亿元,同比增长6.8%,一是种植业稳。农业种植业总产值1.44亿元,增长26.1%,今年春粮播种面积1178公顷,同比下降9.7%;
油菜籽播种面积6541公顷,增长0.5%。经济作物中,果用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一季度果用瓜种植面积326公顷,比去年增加5.9倍。食用菌和花卉园艺分别增长32.8%和135.5%;
二是养殖业稳步发展。生猪存栏数36.82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出栏8.8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万头,增长14.1%;
家禽出栏120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3万只,下降22.%。由于今年生猪和家禽的市场价格明显下滑,据测算一季度牧业产值为1.13万元,同比下降7.9%。
2.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投资平稳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8.3%,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比衢州市低16.8个百分点(衢州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1%)。工业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工业施工项目83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79.8%;
完成工业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27.3%。新开工投资项目52个,在建施工项目52个,同比分别增长92.6%和22.4%,使投资需求保持在一定规模。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一季度,全市引进市外投资项目101个,总投资12.44亿元,协议引资额9.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8亿元,其中结转项目到位资金0.48亿元。一是开局良好,一季度引进的项目数、总投资额、协议引资和到位资金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8.6%、329%、350.7%、93.9%。
消费需求旺盛。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6.1亿元,增长13.3%;
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0.75亿元,增长15.9%。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13.6%;
随着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市农村市场逐步活跃,累计实现零售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13.3%,与城镇市场保持基本同步。
外贸出口强劲。一季度,全市累计实现出口1100万美元,增长38%。其中三资企业出口344万美元,同比增长37%;
流通企业出口288万美元,同比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367万元,增长6.9%,其中食品、纺织行业出口分别增长51.2%、37.42%;
竹木加工出口从无到有,一季度竹木加工出口交货值1141万元;
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30.3%。全市出口交货值达8.08亿元,增长25.3%。其中:市辖区2.78亿元,增长40.5%;
龙游县1.52亿元,增长33.2%;
衢江区0.71亿元,增长32.1%。
3.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财政收支出运行平稳。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1.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和16.2%,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2.7和9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4亿元,增长28.8%。一是财政收入增幅下滑。1月、2月、3月,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18.8% 、11.1%和10.9%,逐月下滑,2月地方财政收入增幅由1月的20.5%下降至14.7%,3月份开始回升到16.2%。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0.9%、16.2%,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2.7和9点,比上月回落0.2和上升1.5个点。二是行业税收不平衡性初步显现。化工、建筑、建材、房地产四大主体行业 “两升两降”。化工、建筑行业分别增收463万元、874万元,增长19.1%、38%,两行业增收额占财政总收入的增收额的74%,拉升财政总收入增长8个点。建材业税收减收幅度扩大,一季度(-18.7%)比上月扩大1.1个点,房地产业税收增幅有所下滑,一季度首次出现10.8%的负增长,比上月的9.8%扩大20 个点。三是财政支出略超进度。1月份,由于上年省拨专款到位较迟而延至今年一月份拨款及春节因素,支出增长高达37.2%, 2月增幅基本平稳且回落,增长20.5%,一季度累计增长28.8%,按照预期支出,略高于时间进度。一季度,本级预算支出完成14500万元,占预算数49907万元的29%,省补助支出3990万元,占省补助收入8500万元的47%。
金融运行稳中趋紧。3月末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80亿元,达到82.8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增长15.2%。3月末我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60亿元,达到60.8亿元,比年初增长7.4%,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长7.5%,中长期贷款增长7.9%。
二、找准问题,进一步增强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开局良好,基本实现了开门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1.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的平稳经济形势也主要得益于去年43亿的固定资产投入。但从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启动偏慢造成了拉动经济增长后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3月全市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特别是1~2月,基础设施投资下滑,完成投资0.7亿元,同比下降3.9%,增幅比上年同期低38.7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是项目质量总体不高,带动力不强。2006年31项“310”工业项目、19项“310”工业备选项目、3项重大新开工工业项目中,总投资超亿元的只有3个,达到5000万元的也只有7个,缺少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大项目支撑。
2.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较慢。总体开工情况较好,但是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不理想。我市今年122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6亿元。一季度开建87项,开建率71.3%,完成投资4.03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14.1%。“2006-310工程”共62项,计划投资15.9亿元。1-3月开建41项,开建率66.1%,完成投资2.35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14.7%。其中:工业项目31项,开建19项,开建率61.3%,完成投资13399万元,完成年计划投资16.5%。基建项目14项,开建8项,开建率57.1%,完成投资3915万元,完成年计划投资7.6%;
农水项目17项,开建14项,开建率82.4%,完成投资6239万元,完成年计划投资22.6%;
备选项目24项,13项开建,开建率54.2%,完成投资5935万元,完成年计划投资14.7%。重大新开项目共8项,6项开建,开建率75%,完成投资2147万元,完成年计划37.6%。续建项目28项,27项开建,开建率96.4%,完成投资14945万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18.5%。
3.融资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总体上,受上级宏观政策性影响,我市的贷款总量仍然难以支撑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同时,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抵押财产不足、有资质的担保企业不多、信用等级偏低等问题造成企业融资难题难以解决,另外,民间借贷市场不旺也是造成融资难的根本原因。1~3月份我市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5%和4.69%,持续的低幅增长,致使经济活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明显影响,直接影响投资的增长。
4.项目落地难问题缺乏有效措施。当前土地问题不是缺的问题,而是用的问题,是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今年我市可用土地将达6000多亩(去年结余3346亩,今年建设用地复垦获得指标2000多亩,省里下达折抵指标1500亩),可以说用地指标较为宽裕。但是从一季度用地报批情况看,进度不够理想,仅上报批土地274亩。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有的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今年310重点工业项目就有3个项目不符合用地规划,碰到基本农田的困扰;
有的项目因为违法用地影响土地报批;
有的项目土地征用难度较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项目落地,我们必须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5.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我市提出财政总收入6.9亿元,力争7.2亿元的目标,压力大、任务重。一方面增收难度加大。表现在财政增收内力不够。从一季度收入形势看,财政收入乏力,不容乐观,前三个月的财政总收入逐月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上年同期相比,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低9个点,主要原因是,从一季度看,房地产、建材行业仍未走出低谷,这两个行业税收在去年低位增长的基础上仍呈现继续下滑的态势,分别下降10.8%、18.7%。化工行业税收增收放慢。煤、电、油价格上涨,成本上升,企业成本压力依然不减,前景不明朗;
营业税增长主要是依托建筑业,一季度营业税增长仍未达到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房地产行业也由于消费者消费呈现理性,买涨不买跌,消费需求释放仍需一个过程,全年房地产业营业税期望较高增幅可能性不大,需要黄衢南等重点工程税收的增收来弥补。同时,加强财政收入征管促增收的空间在缩小,而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保持全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支持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统筹城乡发展等公共财政支出项目,增加投入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国务院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随之也将调整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和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
部门单位竭力办事业快发展的步子加快,要求财政追加支出不断增加,同时,有些单位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不容忽视,也增加了财政支出管理的难度。
三、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83.7亿元,增13.5%,力争84亿元,增长14%;
财政总收入6.9亿元,增长14%,力争7.2亿元,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6亿元,增长14%,力争4.3亿元,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增长16.5%,力争54.5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28.5亿元,增长20%;
外贸出口额5000万美元,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强化以下六项工作:
1.抓工业经济。工业经济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几个突出问题,也是我市工业经济当前和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产业提升的根本就是自主创新,尤其是我市机电、消防等几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制造型产业,需要构建着企业技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孵化转化平台、科技人才信息集聚平台等各种形式的科技支撑平台促进产业提升。二要推进多元化发展。我市一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优势产业和企业,象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及相关企业,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机遇,主动求变,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要推进平台集聚。当前,一些乡镇抓工业积极性比较高,项目引进比较多,但是也出现了工业布局分散的问题。这里我要强调一点,产业发展必须走集聚发展的路子,不能走过去村村冒烟的老路,否则建园区就没有意义了。另外,在政策享受上也要遵循集聚发展优先原则,即使园区内企业也要区别对待,充分考虑规模和产业导向。四要推进配套服务。各产业要加强与政府及各部门的沟通,对产业发展中碰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提前关注。对不同行业、产业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确保采用健康发展。像去年各产业提出的用工难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五要确保原材料供给。对竹木、羽毛球等资源型产业,要高度关注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市场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前段时间一个外地木业老板对我市竹木资源的考察,已经对我市原木、半成品原料的供给提出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2.抓城市经济。通过做精做特城市来吸引内外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的集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做活房地产业。针对目前房地产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市政府已经着手研究制定了应对措施。完善一个机制,即建设用地出让管理机制,按照统一年度出让计划、统一资金平衡、统一征迁安置政策、统一土地出让手续、统一规划要求控制年度商住用地总量;
出台一个政策,即《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的意见》,从土地调控、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等方面推动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一个组织,即成立XX房地产业协会,发挥协会联络行业、双向服务和信息交流的作用,规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组织一次活动,在今年下半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房地产交易会,推动房地产销售和企业的品牌宣传。二是做特商贸物流业。重点是几个专业市场,包括建材市场、汽配市场、城北大型超市等。几个物流中心,包括贺村、上铺和城区物流中心建设。几条特色街,包括解放路服装一条街、鹿溪路超市购物一条街、解放南路建材一条街。三是做强城市社区经济。大力发展以特色商贸、社区服务业、城郊型经济为主的城市社区经济。包括特色餐饮业、特色休闲场所、家政服务业、生产生活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等。四是做精旅游业。按照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一规两案”的指导,明确城市和旅游的主题定位,全面完善XX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一轴(古道)、两核(廿八都、江郎山)”精品景观线,包装推出“仙霞关—廿八都—浮盖山”与“峡口—江郎山”等精品旅游景点;
围绕主题规范旅游形象标志,全面营销打响XX旅游主题品牌。
3.抓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从我市“三农”全面发展的实际出发,稳步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企业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要求,深入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工程,打造农业增收的新活力。一要提升主导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培育,以白菇、蜜蜂、生猪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已经初步成形。今年,全市白菇种植量要达到1.7亿袋,蜂群养殖数稳定在25万箱,生猪养殖量稳定在100万头左右。二要做大龙头企业。今年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2家、超50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10家、白菇种植规模超100万袋企业5家,争取有1家新列入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三要打造品牌农业。今年争取获省级以上认证农产品3个,争取有1个农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四要引导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摸清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底数,因乡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自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产业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争创特色经济发展村。
4.抓规划编制。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项目建设、争取政策资金、城市对外形象提升等方面都需要依靠规划的先行,有的规划已经十分迫切。根据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最近在大量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市政府编制了《XX重大规划前置性审查分解落实任务表》进一步明确了今年34项重大规划编制计划和提交规划委员会前置性审查的38项规划,并制定出台了《XX规划工作考核办法》。今年计划编制的34项规划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重点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二是抓好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包括《南部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北部工业经济区发展规划》。三是抓好事关全市产业、事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XX服务业发展规划》《XX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XX城北新城精品景观带规划》《XX双塔主题公园总体规划》等30项专项规划编制。
5.抓项目推进。当前影响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是项目的质量不高、融资难和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为此,下一步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寻求项目推进的突破点。一要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今年我市项目质量不高,表现在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等等方面,列入省重点工程盘子的项目太少,所以推进难。这也暴露出去年,乃至前几年项目前期工作比较薄弱的现实。所以,我们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全局性、战略性、思路性、政策性、典型性课题研究,谋划好项目。去年,我市有24个部门、27个乡镇提出330个项目,其中,被确认的有183个,被列入项目库的有49个。我们要立足长远,从现在开始,就要注重明年项目的准备工作。政府已经出台了前期工作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设立重大前期工作先进集体奖,对获得一、二等奖的单位主要领导给予5000元和3000元的奖励;
设立重大项目提出奖,对提出项目并列入重大项目库的个人,给予1000元奖励;
设立重大前期工作计划完成奖,对按时完成当年重大前期工作的单位给予项目工作班子3000元奖励;
设立争列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奖,对部门单位争列到国家和省重点工程计划土地指标的,按每亩土地指标100元的奖励。二要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对内要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鼓励民间借贷,积极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争取扩大授信额度,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外要加快《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对接,做好项目的包装申报工作,同时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要利用外资和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力度,以项目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三要加快项目落地。要进一步发挥好项目推进协调小组和工业项目审议协调小组作用,全面协调全市项目推进工作。首先,项目业主及用地意向所在地乡镇(街道),要及早与国土部门取得联系,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便于国土部门提早介入做好服务,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其次,要完善有关政策,对园区、基地以外乡镇(街道)新引进企业、项目落在园区、基地内,在招商引资、税收政策等方面,能基本享受园区、基地所在地乡镇(街道)同等待遇。第三,要规范审批程序。各基地、园区所在地乡镇要协调好被征地单位、农户及相关单位之间关系,避免出现业主直接将征地补偿费支付给有关村集体、农户,导致项目用地无合法的征地手续。同时要监督被征地单位做好征地补偿费分配、支付工作,加快工业项目用地报批进度,加速工业用地交付进程,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动工。
6.抓招商引资。围绕确保“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0亿元”,引进外资550万美元的基本目标,一要强化考核奖惩力度。今年我市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发展争先考核招商引资考核分30分,是重点工作考核分中最重的一块,加分幅度达100%,就是最高分可以达60分;
并实行招商实绩“三年总考核”和“三不政策”。并开展全市“最佳招商能手”评选等活动。二要强化务实招商。对引进外资金项目的认定实行以“固定资产和注册资本”为主,并附加了户口、投资规模等更加严格的限制条件。在考核上实行月度审核和年度复核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招商务实性。三要强化专业化招商。拓宽思路,创新办法,深入钻研,切实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争取实现:一是包装项目招商、产业对接招商、企业和XX籍在外人士等市场主体招商、专业队伍招商、大项目和外资项目招商“五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