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企业国有资产,是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是国家作为出资人对出资企业所享有的一种权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在机制与转换中正换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企业转换机制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缺乏企业资产监管意识,在资产管理上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体系;
一些企业只依赖于会计人员,往往造成企业资产监管工作的缺位,难于评价和确保企业资产经营的成效;
还有一些企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晰,对企业资产没有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归档、专人负责;
资产管理不规范,对资产收益分配没有有效监督,资产处置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准确,造成资产帐帐、帐实、帐卡等方面不符的问题,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 

    二是国有资产在企业改革改制中流失。在企业资产处置方面,没有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合法评估,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置,有的资产虽然公开挂牌拍卖,由于卖方与竞买人合伙串通使之流拍,造成企业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告降价拍卖。有些企业为了筹集企业职工改制资金,把有的资产由卖买双方协议转让,从而形成中饱私囊的问题。有的甚至低价分给职工用于置换身份资金补偿。有的利用企业重组、撤并、合资等方式,转移、截留、侵吞国有资产。有些企业打着改革的“幌子”,采取“换汤不换药”的办法,把部分资产分割在多个经营性企业,变相挪用国有资金,造成资产流失。

    三是国有资产在运营管理中流失。由于企业实行市场化改革,企业受长期国家政策性补贴的影响,资产管理粗放,监督弱化,加上职工思想受改制的影响,使一些企业在资产运营管理中出现问题。如挪用收购资金投资固定资产造成损失,对仓库、厂房、机器设施等缺少有效正常的维修、保养,造成资产损坏不能使用。 

    二、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第一,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求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人员由财会、审计、纪检监察、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人、资产所在单位法人代表组成。具体负责对本企业资产购建、处置、清查、保值增值、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职能,形成一个由决策者、监督者、经营管理者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构架。

    第二,落实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目标责任。要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各企业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范围,对资产管理规范,工作到位,实现保值增值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表彰奖励,反之,要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三,精心选好企业法人和管理者。为企业管好资产,搞好经营,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好企业法人和管理者,把具有较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守法精神的人选拔和任用到法人代表和管理岗位上来。要放眼外部,如在大学毕业生中录用人才,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第四,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考核目标责任制。要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项目和指标,对经营性企业要突出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为重点的资产管理。对合资(股份)企业要突出对投资资产、土地、投资收益等为重点的资产管理。要规范考评内容。考评内容应包括各单位制度建设、管理机构、资产购建、处置、评估、报告、奖惩等方面。通过考评考核,增强资产管理水平。

    第五,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制度。要加强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增加、减少、运营、存量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对资产增加要健全原始资料,建立登记好台帐;
对资产减少要检查是否存在人为造成损失;
对资产运营,建立从资产的投入到产出运行的管理机制;
对资产存量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做到帐帐、帐实、帐卡相符;
要规范企业产权转让行为,对企业转让的资产,必须先在企业管理层次研究同意或职工代表会议通过,选择有资质、市场诚信好、合法经营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实行公开挂牌拍卖,实行“阳光操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核对,每个企业要自查自纠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和漏洞,通过清查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抓好措施落实、以真正达到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的既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