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育人特色发展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

 南关中心小学《绿色育人,特色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选题的意义:

 (1)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发展大会,而后,环境保护和教育受到普遍的关注。如今,它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理念,一个美好的愿望。构建绿色的生活环境,成为共同愿望。清华大学首先提出了“绿色大学”的理念,既而我国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实际上,绿色就是关注人类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倡导绿色育人,就是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安全、详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因而绿色育人是时代对我们的召唤。

 (2)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

 当下,教育为在经济全球化及经济繁荣中争得一席之地而殚精竭虑、急功近利地培养所谓“人才”之弊端日益凸显。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教育应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绿色育人”这一新理念。他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因此,把科学人文交融起来,才是绿色育人,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科学与人文相容,对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课程倡导学生为本,三维目标整合,师生共同发展其本质也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倡导绿色育人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追求,也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3)学生发展的需要

 审视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可以发现,我们的教育场所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主,教与学的方式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甄别、选拔、升学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教师在教育中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而把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变得可有可无。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中失去天性、失去童真。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自主发展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焕发生命活力,充满心智撞击。“绿色育人”,就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和谐发展,让孩子的生命在“绿色育人”中熠熠闪光,让孩子的童年在“绿色育人”中充满欢笑。让校园成为学生放飞希望的沃土!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目标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这一系列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形成改革特色的需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与城市中心的学校相比,占地面积大,学校绿化物种较多,环境优美,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我们深知,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学校亟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办学品位、丰富教育的内涵,不仅在环境上,更重要的是在办学理念上打造自己的特色,才能使老校在新的世纪绽放“绿色”。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 构筑绿色环境,建设温馨校园。通过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绿色,环境优美的花园,来进行渗透性的环境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积淀学校的“绿色”文化,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与学习的特色学校。

 (2) 探索绿色教学,体现课改理念。绿色教学就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把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的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和科研促教上,努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3) 倡导绿色德育,促成和谐发展。我们倡导的绿色德育就是遵从德育工作规律,从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把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4) 实行绿色管理,构建发展平台。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环境布置、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即一系列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都要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尊重人,信任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出发点,把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谋求三者协调、快速的发展。

 3、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而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要建设和谐校园,首要的是关注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幸福,以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和职业幸福感为根本目的;同时,学校今天的发展必须为明天的发展留下更大的余地,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发展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国内许多地区提倡发展特色学校,我区也在几年前就开展了宜学特色校的展评工作,结合这一实际,参考国内其他类似学校的情况,我们提出了“绿色与人,特色发展”这一理念。

 国外: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样写道:“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还应当附属一个花园,让学生时时进去,在那里欣赏树木、花草、植物。假如这样,孩子们进学校就很可能像赴市集一样快乐,永远盼望在那里看到、听到一些新鲜的事物。”校园环境的创设,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更是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充分体现了陶先生反对脱离社会需要、死扣书本、理论脱离实践的教育。强调解放学生的头脑、双眼、嘴巴、眼睛,使他能想、能干、能看、能谈,并要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在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研究绿色育人的办学目标,形成学校绿色育人的特色。

 (2) 形成“绿色管理”的学生管理体系,探索 “绿色教学”的理念及内容,打造 “绿色校园”文化与氛围。

 (3)开发绿色园艺校本课程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有实践价值的一套绿色校本课程。

 (4)通过绿色育人的实践,升华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开放教育过程,优化教育手段,突破教育场所,改革教育评价,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课题研究的目标

 现代教育认为当今教育应该是“绿色”的现代教育,即“绿色育人”,她本着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思想,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而成一体,予孩子一个绿色的现在,许孩子一个绿色的未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要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学习需要产生内在反应、情感等。学习应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下进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融为一体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学校教育有机整合,成为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多种智力潜能,教育的根本功能是:通过多元化教育,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运用智能强项自主选择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人的素质结构,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课题的研究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校园,形成绿色文化体系与绿色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绿色学生德育管理形式,形成学校的整体宜学特色。

 3、创新之处

 绿色育人的理念与实践研究,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借鉴国内外相关教育思想,探索学校绿色育人的内涵和基本的操作理念。在不断明确内涵的同时开展学校“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校园文化、绿色班级、绿色课程、绿色德育”等的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完善绿色育人的思想,丰富绿色育人的理论,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绿色”的内涵与外延,明确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2)、行动研究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运用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

 (3)、调查分析法:对本校学生及周边人群就环保知识、绿色发展等进行调查,形成统计数据?

 (4)、验研究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在一些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综合各种因素,提高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特色,整理修订学校的三风一训。

 为了契合我们的绿色育人,特色发展这一办学理念,我们重新整理修订了学校的三风一训,使绿色教育这一办学特色有机融入我们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植根于我们广大师生的心中,使师生在学校中随时随地都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

 校训:与绿色同行,让优秀作伴

 绿色之于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张力。绿色之于教育,象征了宽广自由的空间,寓示着自主和谐的发展。

  “绿色教育”是我校定位的办学特色,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主体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追求教育的灵性,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我校通过“积淀绿色校园文化、开发绿色校本课程、打造绿色生态课堂,创建绿色评价机制,开展绿色社团与实践活动”五大途径,努力形成“绿色管理、生态课堂、活力校园、和谐师生”的办学特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以这样的名言作为我校师生永恒的追求,倡导激励师生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当成习惯来培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让优秀的思维根植心底,让优秀的观念融入血液,让优秀行为习以为常,伴我们走向成功,走向精彩。

 校风:求实 励志 诚信 和谐

 教风:启智 培德 创新 奉献

 学风:勤学 善思 明理 笃行

 (二)、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种引领,虽不一定都看得见、摸得着,但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的积淀正是在这种引领下逐步形成的。让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注重有形的文化建设和无形文化环境建设,从而达到育人环境优质化。自2012年以来,我校积极进行校园建设,学校内外进行了新的粉刷与装修,换上了磁性黑板,新的课桌椅。对校园内的树木与花卉进行了重新规划,整理修剪。精心设计了绿色宣传墙,各种绿色环保标语,图画随处可见,学校的绿色育人氛围浓厚,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绿色教育,随时随地都能注重环保节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进入学校的每一个人明显的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绿色文化气息。

 (三)、开辟绿色课堂,加强绿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追求的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教学的本位定在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上。我们积极倡导教师的“四个一”专项活动。即:一堂体现绿色教育和个人的优质课,一堂绿色教育主题队会,一篇体现绿色教育的案例,一个班级绿色文化建设。每位教师要有一颗能呵护孩子心灵的宽容的心,让绿色意识根植于教师、学生的心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绿色观念的指导下,认识到教师要摆脱过多传统型、经验型思维的困扰和束缚,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教学不能只盯着分数,从本质上说,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有知识、有涵养、有艺术品味、有高尚情操的人。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唯分数是瞻,高分万岁;不能重视优等生,漠视中等生,轻视差等生。我们把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的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和科研促教上,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校组织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大讨论,开辟教学论坛,促使老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并利用本校本地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校本课程,深入进行课改实验等。而教改的根本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其潜质,促其自我发展。绿色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学以致用、学为所需,以目标定学习,用这些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面对的实际的压力。换句话说绿色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生存能力,即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劳动、创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提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提倡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教师以引导--点拨--激发为教学手段,学生以自主学习--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为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表现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肯定自己。

 (四)、加强德育工作管理,科学构建绿色德育体系。

 (1)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则,用绿色书籍引领学生走进绿色世界,培养绿色心灵,从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每周都有一个来自大队部的校园环保小倡议付诸实施,使同学们做到环境保护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在开展“让校园没有废纸活动”中,我们提出了“捡拾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等倡议;这不仅是学校行为,同时也是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细微之处同样见大教育的道理。我校还开展了“减少废物,变废为宝,让环境更美好”的“减废”活动,通过算一算(调查废物量)、看一看(目睹垃圾与人类争夺土地的战争)、说一说(号召“减少废物,从我做起”)、集一集(征集环保宣传语)、论一论(“沙尘暴”形成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通过此项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并能把食品袋、废纸盒、易拉罐等制作了精美的工艺品及教学用具等。学校还开展了“绿色班级创建”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绿色行为习惯的养成。绿色倡议使学校绿地、植物带成为学生心中的最爱;绿色承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变成自觉的行动。学校大队部还号召全校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为城市“洗脸”,设立“环保小卫士”监督刚,监督制止损害环境的不良行为。另外,我校还切实加强绿色文化队伍建设,从规划层、贯彻层到实施层,分工明确,协调动作,充分体现了我校绿色文化建设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育人特色,从而收到绿色教育上下共振的效果。

 南关小学绿色德育目标体系

 (一)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包括:

 1.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热爱生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真诚友爱,礼貌待人。要教育学生树立心目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师生、睦邻友好相待。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

 3.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勤劳俭朴,孝敬父母。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养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盲目消费,在家庭中要尊敬、热爱、关心父母,听从他们正确的教导和指点。

 5.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要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小主人。

 (二)法纪素质目标

 教育学生知道国家法律中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纪律是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保证,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交通规则是政府制定的法规,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从小养成遵守法纪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教育学生学习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使他们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知法和护法的关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三)心理素质目标

 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正直、宽厚、有同情心,使他们懂得做人要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要讲信用,守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知道为人要正直、宽厚的道理。有同情心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一。

 2.教育学生要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使他们知道这些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品质。

 3.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立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知道生活自理,自觉学习,不依赖他人是自强独立的表现。

 4.教育学生确立时效观念,重视质量,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四)思想素质目标

 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和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集体中能互帮互助,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2.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的建设,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要热爱劳动,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3.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初步学习全面发展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政治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品质。

 1.要教育小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的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要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教育学生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果。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3.要教育学生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绿色实践活动。

 1、“我与小树共成长,绿色校园携手创”南关小学小树认养活动

 2012年和2013年我校先后组织了两次南关小学小树认养活动,同学们将亲手制作的精美认领卡系在自己认养的小树上,并且给小数松土、拔草、浇水,用实际行动呵护校园绿色,与小树共同健康成长。通过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增强了学生爱绿护绿,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感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为我校绿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助力。鸢都教育栏目对两次活动都进行了报道。

 2、“生态潍城,绿色家园”环保签名活动。

 2012年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这天我校组织了全校规模的“生态潍城,幸福家园”环保宣传签字宣誓活动,在活动中大队辅导员刘友美老师项全体师生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知识,全校师生在横幅上郑重的签名,并举行了环保宣誓,这又是一次对全体师生进行的绿色环保教育,使每个学生的环保责任心得到加强,随时随地争当环保小卫士,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3、“捡拾白色垃圾,拒绝城市污染”绿色实践活动

 2012年4月27日南关中心小学600余名师生家长齐聚宝通街白浪河桥北岸的鸢都湖展览馆广场开展“捡拾白色垃圾,拒绝城市污染”绿色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潍城区教育局,潍城区环保局的领导对学校举行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真正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合格小学生,本次活动也是南关中心小学建设“绿色宜学特色校”的一部分。很多家长也参与了本次实践活动。使全体同学收到了一次深入人心的环保教育,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直播潍坊和鸢都教育栏目都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4、南关中心小学“绿色社团”活动

  在绿色教育这一特色的创建中,我们将南关小学的社团建设也纳入其中,组建绿色社团,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绿色教育,提升绿色意识,丰富绿色理念,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融入了我们绿色育人特色建设中去。我们先后组建了:colorful E—club 英语社团、未来E站信息科技社团、青春阳光体育社团、绿满心田综合实践社团、笔韵丹青、硬笔书法社团、春晖鸣音朗情社等社团。通过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能力,开阔了眼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今年五月份,今年五月份,由潍城区教育局普教科的牵头的德育展示,我校提供现场,全区德育主任到我校参观了我们的社团建设。

 5、南关中心小学“绿色阳光体育节”活动

 2012年10月我校举行了首届绿色阳光体育节,通过开展个人和单项项目的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互助的能力,锻炼了身体和意志品质,丰富了我们绿色教育的内容。

 6、校园“绿色植物种植、管理”活动。

 我们在校园里开辟了各个班级的绿色实践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种下了各种蔬菜花卉,平时由孩子们自己种植、管理,写出观察日记和实践活动表,到了收获的季节,孩子们与老师共享劳动的收获。通过这一举措,孩子们的园艺技能与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了很多蔬菜花卉的种植管理知识,体验了劳动的辛苦,使得他们更加珍惜劳动的成果,环保节约意识得到加强,同时体验了收获的喜悦,丰富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得我们的绿色教育更加多元化。

 7、创建绿色班级。

 每一个班级由老师学生共同制定本班级的班级目标与班级文化定位。建设班级文化:实现班级特色化布置,各班黑板报等办出班级特色,力求让教室成为学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

 (六)、开发编写了绿色校本课程

 南关中心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鸢都湖畔,毗邻花卉大世界,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同学们打开进入植物世界的一扇大门,我校组织开发编写了这套绿色教育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从常见的树木,花卉,野草野菜及植物的栽培繁育等四大方面来介绍我们身边常见的一些植物的特征、习性、分布、价值及培育繁殖等植物学知识,使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文化课之外,学习一些常见植物的知识,培育常见植物的技能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同学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我们的园艺知识。成为我校绿色育人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扩大了课题的内涵,丰富了课题的成果。

 四、研究成果

 (一)、学校获奖硕果累累

 2年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的绿色教育特色办学也逐渐形成。学校先后获得了小学课堂教学大赛先进单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潍城区文明单位、潍坊市市实验教学示范校、潍坊市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校、潍坊市校园开发绿化美化先进单位。我校的《创新开展绿色教育,共建美丽生态校园》一文刊登在2012年12月7日的现代教育报上。2012年我校被评为潍坊市绿色学校。2013年我校又被评为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我校开展的多个绿色实践活动被潍坊晚报、直播潍坊、鸢都教育等媒体报道。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与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今年我校的这一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申报了区级宜学特色校的评选,相信在我们的精心准备下一定能够成功。

 (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1、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的开展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广泛地阅读专业书籍和相关文献。这从客观上扩大了教师的理论知识面,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对文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

 2、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许多教师认识到了单靠经验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一个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已成为共识,几年来,教师们以科研为动力,在教学改革、教学创新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多名教师参加过区级优质课评比并获奖。近百篇论文、课例、小课题研究获省、市、区级奖励,刘友美老师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拒绝白色污染》获省级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全国进行评比。实践证明,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科、研”一体化,使他们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迈进了一步,从内涵发展的道路上保证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牢牢把握向科研要质量的理念,把教学实践作为观察和思考的对象,并运用跨学科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然后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说明教学的实质,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 再实践”的过程,逐步探索出了众多富有创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历年来的区级抽测中成绩均名列前茅,获得了区教科研中心的肯定。我校开展的数学阅读实验研究,被推荐参加潍坊市数学阅读推介会展示。历届区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成绩均名列前茅。

 4、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校也积极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保护尊重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引导教师上出“自己的课”,写出“自己的文”,走出“自己的路”。目前,我校有市级优秀教师、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劳动模范、市教学能手5人;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等8人,占学校全体教师的近30%,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绿色教育”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根本目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绿色教育,学生收益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道德、学业、身心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适应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绿色教育”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出类拔萃学生代表,两年来我校又12名学生获得区三号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高诚泽同学获得市校园读书之星称号;198人次在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3名同学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或一二等奖。

 五、理论思考与反思

  通过创设绿色学校、开展绿色教育活动,我们有如下共识:

 1、创建“绿色学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办校质量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有利于创建高层次的学校特色品牌。

 2、创建“绿色学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有利于老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手段,形成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开发绿色课程、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3、创建“绿色学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使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它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到达一种人与环境、人与他人、人的内心世界的高度和谐统一状态,为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正是从“绿色教育”的理念入手,通过美化校园绿色环境,建设学校绿色管理模式,创建校园绿色文化,来培养一代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未来人才。让我们共同奏响绿色的旋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如下问题:

 1、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处于表面化,这反映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还不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整体研究的水平还需要努力提高。课题成果不够精细,有些问题没有深挖,还有待深入研究。

 2、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所以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整合。

 3、少先队活动还缺少精品,缺少品牌,创新不够,还存有表面化。

 4、由于在课题研究中途的人员工作有变动,所以对原始资料的积累不够重视和注意,需要在今后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