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梨林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会上的讲话
镇党委书记 XXX
同志们:
4月16号,为期3天的全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圆满结业。在研讨班上,市委周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要求作了全面阐述,非常深刻,指导性和针对性非常强;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中心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世洪、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林分别就城乡一体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与对策、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辅导。同时,参加培训的市领导和市直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结合本单位实际和本人学习心得,分组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富有成效的探讨、交流,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达到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深入领会有关政策的任务,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领的预期目的。我和陈镇长也全程参加了这次研讨班。经研究,镇党委、政府今天决定召开这次专题报告会,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及周书记、段市长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认识,搞清楚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这一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为我们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的看法有四点:
一是党的任务。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党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加快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日子。我们也常讲,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全党中心,其实质表明了党应该担负的主要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城市发展很快,市民生活得很好,但农村发展较慢,农民生活质量较差,这已经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所以,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长期稳定,巩固执政基础。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目标任务的提出,不是应急措施,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从物质条件上看,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从政策环境上看,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
从社会氛围方面看,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
从农村自身方面看,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如果说过去我们国家迫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建设的大局,需要通过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来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以确保国家实力与安全的话,那么,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实力的增强,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候了。
二是时机成熟。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初就开始搞新农村建设,日本上世纪六十年代也搞新农村建设,韩国是七八十年代搞的新农村建设。我国为什么到现在才鲜明地提出来,原因是过去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现在时机成熟了。过去中央把精力用在了发展城市、发展工业上,现在国家有精力、有财力向农村投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每年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都以2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先后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将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将资金和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这为我们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将带来非常有利的条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一个含金量更高的文件,我粗略翻看了一下,除出台各项新政策外,加大投入的项目就有一二十项,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数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另外,从国家宏观体制上讲,一号文件中,把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像我们梨林镇就属于建设新农村的重点范围。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今年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是推进梨林镇加快发展的历史任务,应作为我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从我镇实际情况来看,我镇镇域主要部分在农村,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90%,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但近些年来,我们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设新农村时机已经成熟。区位上看,我镇是济源“东引西进”、“万商西进”的“桥头堡”,从交通上看,新济公路横贯东西,207贯穿南北,济焦、济洛、济晋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从资源上看,我镇地域平坦,总面积67.2平方公里,总人口43150人,境内有沁河、蟒河、大运河,农业以畜禽、蔬菜、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从产业上看,我镇乡镇企业达到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初步形成纺织、化工、建筑建材、皮革加工等支柱产业。以上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我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形势需要。中原崛起是我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上,我市提出了“率先在中原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而实现上述目标,作为农业大镇来讲,我们既要看到基础、机遇与希望,又要看到责任、挑战和压力;
既要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三者之间相铺相成、相互促进,又要看到我镇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直接关系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发展大局。周书记在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市正在开展的争创小康村(户)活动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开展争创小康村(户)活动,形成相当比例的小康户,进而形成小康村;
小康村达到一定规模,新农村才有雏形;
只有新农村建设好了,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才能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简单来讲,争创全面小康村(户)活动是基础,新农村建设是条件,城乡一体化是目标。所以,面对新的机遇和形势,我们要有更强烈的加快发展意识、干事创业意识,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四是群众所盼。近年来,我镇农村经济得以发展,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一体化起步工作仍未全面展开,具体讲: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与农产品价格的低迷状态,使种、养殖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二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带动能力不足,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销售困难。四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所限,近几年对农业的投入不足,能力有限。五是农村生活条件落伍。饮水不安全、交通不通畅,能源无保证,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至于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严重。六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亟待加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较为淡薄,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还不同程度存在,社会不安定因素仍不可忽视。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现实需要,是群众当前最为关切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我们都知道,农民群众谁不想过城市生活,可以说,现在群众盼过城市生活的愿望非常迫切,很多农民纷纷往城市里跑,一是为打工挣钱,二是为享受城市文明。很多农民创业有成后不愿再回农村,就是渴望城市生活,也感到了城市生活的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顺应了这个民意,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信息,我们能够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实会为我们发展经济、振兴梨林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可以说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恩泽广大乡村,惠及千家万户,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基层的广大干部必须在行动上要更加自觉,工作上要更加主动,措施上要更加有力,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二、明确任务,搞清楚怎么建设新农村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提出来的,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有着丰富的内涵要求。概括起来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指物质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整洁”是指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设。
按照这个总要求,结合梨林实际,当前,我们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按照“三增方向、三化联动、四基一新”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增方向”指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
“三化联动”指的是农村经济产业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和精神生活健康化;
“四基一新”指的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作支撑,以示范村为带动,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新经济组织,创建好班子,塑造新风貌,着力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具体讲,就是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镇域经济稳步发展,使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首先,要抓好新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建设力度,通过工业项目建设这个载体,集聚各类生产要素,调整和优化我镇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为农村可持续发展解决制约和财力的问题。今后,我镇将着重服务和规划好“三大工业园区”(服务好全市沿获轵路,以东江为基点的 “东南新工业园”;
以荣昌公司、兴达公司为起点向东延伸,建设“纺织工业园”;
沿207国道和新济路两侧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我镇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未年五年,我镇要努力新增4万锭精梳棉纱生产规模,使纺织业总量达到10万锭,形成豫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纺织园;
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建成一家2万吨无公害冷鲜肉制品企业;
要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到10—15个较大规模的项目;
产值超亿元企业要达到3—5家,以工业化实现全镇经济总量的扩张,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强镇富民。
其次,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今年,要继续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提升畜禽、蔬菜、食用菌三大产业的档次和规模,使农民从农业发展中不断增加收入,支撑小康村(户)建设。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发展规模化经营,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宣传典型,培育大户上下功夫。每个村都要培育几个大户,让大户带动其他农民发展;
二是在畜牧转型上下功夫。继续巩固现有生猪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年生、当年生饲草型家禽,力争村村建立饲草加工站,户户建设贮青池;
三是在养殖小区上下功夫。推广健康的养殖方式,推广沼气进村,凡今后新上的小区都要规划好、标准高、形成规模,今后不能搞“小打大闹”,一家一户随意建设将坚决不允许;
四是在各项服务上下功夫。研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包括饲料服务、技术服务、防疫服务、销售服务等,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五是在发展龙头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群众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以城带乡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要把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拓宽渠道,加快转移,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以从事二、三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关于一些城乡体制问题,目前省市两级正在制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今后农村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服务、户籍等制度方面,将实行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今后,我们将按照政策,既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
既要鼓励农民走出去,又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回乡创业。
村容整洁、生态优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今后,我们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要以抓好范庄、五里沟、大交、薛庄新村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道路、边沟、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扎实推进水利、饮水安全、能源、广播电视、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休闲、体育娱乐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及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今年,我们计划投资800万元,启动镇区巷路改造、商贸楼开发、镇区亮化、自来水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乡村与城镇的融合能力,建设农村道路8条20公里;
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完成7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
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干部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农村建设关键还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力量。我镇要在去年理顺两委班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五个一”工程,以全面争创小康村(户)活动为基础,逐步健全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规范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大力推进依法治村,提高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意识,逐步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典型教育的示范作用,在各村、各支部广泛开展“干群联心”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争当先锋模范;
同时,我镇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实现党支部职能作用的转换。“支部加协会”活动,就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协会为纽带,以科技大户为基础,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四)加强文明教育科技培训,使农民素质日益提高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抓,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要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实施科普大集、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争取每年培训农民达6000人(次)以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科技能人。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尝试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各村开展“能人带动”工程,把农村思想素质好、致富本领高、社会影响大的农民评选出来作为能人,组织他们与“想富不会富、要富没门路”的农民结成帮带对子,发挥能人在农业技术、产业项目、资金信息、市场销售、外出务工经商经验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帮助被带动人从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业中尽快转移出来,快速增收致富。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努力构建稳定和谐的平安梨林。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和各种利益冲突,健全信访工作体系,疏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
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加强领导,搞清楚当前建设新农村如何抓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长抓不懈,但是,现在我们怎样启动这项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选在哪里,怎样迅速掀起建设高潮,把群众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让群众尽快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我看近期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宣传。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是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要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会、广播会等,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方案、政策原则和具体要求,知道新农村建设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实事、好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宣传车、喇叭、标语、横幅一齐上,强力造势造局,展开强大攻势,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建组织。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镇里已经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督查工作。各行政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职人员,搞好协调分工,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村支部书记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组建由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不断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组建“五老理事会”,是我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际上这个理事会建好了,不仅乡村两级干部省很多事,减少很多矛盾,而且把这部分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更放心,工作推进起来更顺畅。这里也要强调一点,组建“五老理事会”,要真组织、真运作,不能当成一项任务去应付。这些村民自治组织建好了,发挥好作用了,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也就有了保障。
3、作规划。规划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只有规划好了,才能克服“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随意性、盲目性。镇里将在修订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及早指导各村编制新村建设规划。包区领导和包村干部要做好这项工作,已经制定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制定的要抓紧研究。规划要因村制宜,科学合理,要对村庄布局、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统筹考虑。同时,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4、争突破。要实实在在地干点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群众最关心、问题最突出、效果最直接、老百姓能尽快看到成效、得到实惠的事干起。具体说,一是抓环境治理,主要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绿化活动。二是抓硬化美化。今年列入目标的各示范村带个好头,按照台帐要求,尽早完成村内道路硬化任务,实现户户通。能统一粉刷房屋庭院外墙的要尽快形成共识,达到整齐划一,美观洁净。三是抓沼气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这两件事,也是造福群众的大好事、大实事,各村要按照台帐要求,尽快完成建设任务。
5、强产业。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只有产业好、农民富,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说白了,就是要解决农民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我看作为目前,主要途径有三个:一是出去挣,外出务工经商;
二是在家赚,发展种养,开店办厂;
三是国家给,给政策,给补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仅靠国家给是永远富不了的。根本的出路在自己找到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好产业。要坚定不移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质量;
各行政村要因村制宜,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培育引进农副产品加工或工业企业;
要千方百计调动群众上项致富的积极性,营造“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户户上项目,人人忙致富,村村有产业”的良好局面。
6、严奖惩。推进新农村建设,镇里基本形成了一致意见,就是要建立“两个机制”,一是竞争激励机制。镇里将组织人员,分阶段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工作先进的村予以适当奖励。二是落后淘汰机制。对连续三次检查评比落后的行政村,坚决取消年终评先资格。同时,我们各村也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通过“两个机制”的作用发挥,彰先启后,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保证改造一项、保持一项,建成一批、巩固一批。
同志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全镇长远发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行动起来,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梨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打造富裕、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新梨林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