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控促探究 可视助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将从以下5个环节展开。首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主要是通过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建立过程。接下来,我重点讲实验内容创新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实验有: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验证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其中,实验一包括气体和液体两个实验。因此,共3个实验。

 在探究规律上,教材实验有吹硬币、吹纸张;传统实验有吹蜡烛,吹乒乓球等;它们存在的不足是:可靠性不高,安全性低等。实验室配套的教学演示仪虽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1.不能改变流速;2.实验现象不明显;3.没有研究液体方面的实验。而这3个问题正是我改进教具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因此,我改进并设计了这套全新的实验装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两部分,前面气体部分,后面液体部分。其有两个亮点,一是流体流速可控,二是实验现象可视。

 实验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请观看,该部分的主要构造有:U型管,用它两端的高度差来显示压强差。U型管上方是一个均匀的管道,用吹风机通气,U型管两端并没有高度差。(请观看演示)该装置的亮点在于:在U型管的一端上面有一个口,利用活塞来改变横截面的宽窄,进而改变流速。横截面宽,流速小,横截面窄,流速大。现在,往下压活塞,该横截面变窄,流速变大,(请观看演示。)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U型管出现高度差。当继续往下压活塞时,我们会发现高度差越来越大。请大家观看其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该实验的创新点是实现对气体流速的动态控制。既可控又可视。

 实验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请观看。其亮点在:1.当液体静止时,整个装置就是连通器,起到复习作用。2.水平方向粗细不同的管子会产生不同的液体流速,从而使得其上方的水柱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实验现象明显3利用水龙头可以控制水的快慢,实现对液体流速的动态控制。请大家观看我的演示。现在,我打开水龙头,水柱出现高度差。接着,我增大水的整体流速,两条水柱均下降,且高度差越来越明显。最后,关掉水龙头,两条水柱液面再次相平。因此,该装置弥补了教材无液体实验的不足,并且实现了实验的可视又可控。

 实验3:验证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教材存在的不足是:只有理论分析,没有实验验证。因此,我增加了可操作的验证性实验。请观看。其主要构造有:飞机机翼,在机翼上下表面连有塑料管,塑料管的另一端连有胶管,胶管的另一端连有U型管。当气流经过机翼表面时,其气体压强的变化可通过U型管的高度差来体现。现在U型管两端没有高度差。我打开吹风机,两端出现明显的高度差。(请观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风速测定仪测出上下表面的流速。也就是说,通过观察风速测定仪的数据和U型管的高度差,可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样便可验证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该实验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

 在实验方法设计上,本节课主要有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

 现在,我讲一下教学过程设计,这是我的教学流程图。

 趣味实验,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该环节的教具主要是由纸杯、硬纸板和乒乓球构成,其中,我将纸杯口垫高,并将乒乓球放进纸杯里面。请观看视频。究竟是什么力使乒乓球“走”出来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该环节起到设疑生趣的作用。

 探究实验,建立规律。本环节有两个实验,一个是气体,一个是液体。具体怎么操作,刚才已经演示过。

 创新实验,分析论证。首先,通过对比实验得出飞机机翼模型,即将三种模型:上凸下平,上平下凸,上平下平分别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吹风机进行实验,可以得出飞机机翼模型是:上凸下平。接着,理论分析。最后,利用改进实验验证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该实验的具体操作也已经演示过。

 学以致用,拓展提高。借助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游戏或进行小制作。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我们来看两个学生作品。一个是,学生由乒乓球比赛,联想到吹硬币比赛。这部分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另一个是吸尘器,这部分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最后,我讲一下我的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第一、可视化过程,有效突破重难点。同时,这套实验装置正在申请专利,且该实验装置可做大也做小,既可以供教师使用,也可以给学生使用,既可以给城市学校使用,也可以给农村学校提供便利。

 第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体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第四,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