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考

 【摘要】从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急需人才、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完善用人机制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16-03

 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面向青年、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大责任,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职业教育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政府职能部门、职业教育决策者、广大教职员工、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都密切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梧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梧州市经济高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梧州”、“大教育”的理念,打破部门界限,将行业举办的学校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纳入全市大职教体系,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完善市县两级联合办学机制,探索中高职一体化、集团化办学机制,促进全市大职教的统筹发展。“十二五”期间,梧州市立足于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优化现代产业布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再生资源、陶瓷、不锈钢制品、医药、食品、光电信息、化工和机械造船等特色产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强大、更多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新使命,其发展事关富民强梧战略的实施。对此,梧州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倍加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为梧州市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加大人财物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需求“零距离”衔接,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实力和办学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为梧州市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技能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与研发等社会服务。

  二、培养大批急需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

 当前,梧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急增,培养大批产业一线急需人才,是梧州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职业教育对急需人才的培养。

  (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应进一步优化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营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社会舆论氛围,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职业教育切实为梧州市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围绕产业升级、产业布局调整和“五园八区”建设,着力培养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用好职教政策,促进职校发展。应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环境。一是政府加大投入,落实专项经费政策。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0%;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落实国务院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TT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发挥梧州市民间资金丰裕的优势,按照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地位对等原则,出台更加科学的保障政策,建立多元化办学投入机制和激励措施。三是规范办学常态管理。重点是完善招生政策,加强招生宏观调控,规范招生秩序,严厉打击有偿招生。四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实现职业教育教师在职称评审、送培进修等方面与普通教育教师同等待遇,对职业院校教师引进和编制使用等方面要给予特别支持,稳定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五是严格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劳动监察,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相应的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等政策,打击歧视性就业行为;严格执行劳动者在就业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加强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主阵地作用。六是完善奖励政策。建立政府、部门和企业三级奖励机制,表彰在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工作中表现优秀、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重奖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技术革新成果,表彰生产和服务一线优秀员工,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政府特别津贴。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安排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突出抓好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紧密结合。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推进学校改革,提升学校发展水平;重视专业建设,加强专业领军人物培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增强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加强校企、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与市场的接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新的实践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四)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教育和人社部门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控机制,根据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构建“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的发展新格局,建设“五园八区”和“两城市一基地”的战略决策,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产业调整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实习基地、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项目内涵建设。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确保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切实培养梧州市产业急需的大量高素质基层劳动者和一线技能型人才。

  三、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校企合作现状。历经三年攻坚,梧州市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现状却步履维艰: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校企合作大都停留在建立实训基地、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协议、为企业职工开展短期培训等小范围小项目的浅层次上,校企利益不对称,文化交融肤浅,合作效果有限。究其原因:一是校企合作政策措施缺失,难以促使校企合作正常化、制度化;二是企业受益机制缺失,企业有正常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参与生产,一定程度上对生产带来影响。可见,梧州市职业院校与企业亟须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实现最大化的多赢。

  (二)推进校企合作,谋求多赢之路,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政府牵头,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制度,将推进校企合作上升到政府行为,纳入政府统筹的重要内容,出台地方性政策措施,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形成政府引导、学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的“四方联动”运行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人力、技术、市场、产品、设备和经费等多种方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学校办学。在政府主导下,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费用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三是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经常性的教育与产业对话协商合作机制,职业院校主动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加强联络、交流和相互服务,促进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三)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广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完善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生产实习管理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校企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突出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是让职校生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吸引更多职业人才投身梧州市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梧州经济建设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教育、人社部门和职业院校都要建立健全相应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保证人员、办公场所、设备、经费“四到位”,切实履行推进就业创业职能。二是配套安排专项经费,保障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正常运行。三是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控、评价和服务体系。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评价学校办学能力提供可测和有效的依据;面向社会公布就业工作信息,不断提高职业指导与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信息沟通“零距离”、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四是加强人本服务,帮助毕业生就地就业创业。加强校企联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职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招生、培养、就业协作等深层次合作,畅通就业创业渠道,让更多毕业生留在梧州市工作,为建设家乡服务。争取在2012年至2015年,实现职业院校各年度毕业生留梧工作率分别不低于35%、45%、55%和70%,服务梧州市经济建设。

  (二)加强就业市场跟踪调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教育与人社部门应加强人才培养调研,深入学校、用人单位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掌握就业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学习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指导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建立就业档案,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要重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为梧州市经济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坚持短期培训、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结合,探索适应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推进初、中、高各级人才培养,缓解企业用人紧张局面。充分用好各部门的培训专项经费,组织各职业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三)完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本地人才供需对接。应认真总结和推广近年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结合职校招生工作安排,经常性地组织学校和企业举办人才招聘“大篷车”宣传活动,分赴市县、乡镇和农村,大力宣传本地产业发展情况,宣传本地企业优势,宣传本地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和一线劳动者突出事迹,提高全社会对本地企业的认识。企业应加强网站建设,展示企业文化,让社会充分了解地方行业用人需求,引导广大群众就近就业。还可由企业投资设立或利用城市、乡镇街道和学校电子广告屏滚动播出企业信息,或设置专门宣传栏,加强企业形象宣传,吸引人才入企。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互动的信息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促进本地人才供需对接。

  五、完善用人机制。是促进职校毕业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根本保障

 (一)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服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供需见面会、双选会、人才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人才与企业的沟通,搭建就业平台,及时向社会传递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为人才交流提供一切便利,形成长效机制。

  (二)鼓励企业优先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促进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主动走进职业院校、城市和乡村,宣传企业形象、规模和实力,让社会认识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吸引更多本地人才到企业就业。出台政策引导企业优先录用本市户籍城乡劳动力,将招用本市城乡劳动力比例纳入就业工作综合评定考核内容。进一步推进《梧州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实施方案》等惠民政策的实施,鼓励梧州人为梧州市经济建设服务。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文化建设,培育品牌企业。适当提高工资报酬,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同等待遇,依法依规提供社会保障,以“待遇留人”;提供安全生产必备的物质保障,加快技术革新,降低劳动强度,关心员工及家庭生活,以“感情留人”;实施职务晋升、工资晋级、业绩考评和职工培养进修等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打造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平台,以“事业留人”。通过“三留人”机制让企业赢得社会认可,赢得人才向往。

  (四)实行有效的住房保障措施。加快公租房、廉租房、限价房等保障住房的建设步伐,解决企业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促进梧州市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责编 吴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