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区、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总结去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刚才,牛龙副县长传达了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把握形势,增强做好新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区、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落实“统筹城乡”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县上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良好的发展局面。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8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8.2%,年均递增7.1%;
粮食总产量达到2.62亿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3641元,比上年增长6%。全县呈现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具体表现在: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继续壮大。深入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县共兑现粮食、化肥、农药、种子和大型农机具补贴925万元,免征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652万元,做到了应补尽补,应免全免,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5万亩。严防死守,扑灭动物疫情,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30万只,增长8.5%;
牛饲养量16万头,增长8.4%,其中,奶牛存栏5000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有新的提高。创新发展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实,加快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流通组织的引进培育,金福来羊产业清真牛羊肉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引进山东登海种业和东阿阿胶两个上市公司落户我县。全年新建50万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济人队伍,建立羊产业养殖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联合会等各类专业协会75个,其中县级协会11个,有效促进了产加销一体化进程。

——实施优势品牌创建战略,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琪乐雪糕、沙湖牌餐巾纸和绿茵牌种子被审定为宁夏名牌产品,“伊思来”牌清真牛羊肉和“中南”牌脱水蔬菜被确定为全市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实施了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6万亩,报批产地认证6个,认证产品23个。

——加大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科技对农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龙头,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担保基金,扶持7个“月亮型”和20个“星星型”项目,实现了科技与项目的有机结合。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培训农民8.86万人次。深入实施劳动力就业解困“阳光工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共转移输出劳动力6.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

——农业基础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大力实施“581”工程,全年共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农田示范方47个,改造中低产田5.35万亩,有效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行农村水费改革,降低了农民水费负担,规范了灌溉秩序,节约了灌溉用水。狠抓生态林业建设,重点实施了黄河护岸林、韩援项目、30万亩生态灌木林、治沙造林和平原绿化工程、110国道综合整治工程等,共植树1123.6万株。加大湿地保护开发力度,完成了康熙饮马湖、威镇湖湿地保护开发一期工程,明月湖湿地保护开发、平原水库建设全面启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发“上农下渔”项目,完成渠口乡1050亩“上农下渔”项目并投产经营,启动了宝丰镇1700余亩的“上农下渔”项目,中低产田及低洼盐碱地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六小工程”,积极推行沼气入户,农村户用沼气达到4300多户。加快“通达工程”建设,新建乡村道路11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80%以上的村通油路的目标。着力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建设农民新居示范点7个,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8.88平方米,人居条件有效改善。开展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中小学“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实施了中小学危房分批改造计划,改造危房1万多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2%。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城乡特困户购买配送了650台电视机。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群众免费收看到了8套电视节目。启动实施了“六百”工程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6.7%,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化带动不足。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长,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市场主体和品牌效应。二是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集聚速度不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劳动力就业空间狭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条件差,产出率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重大和严肃的政治问题。平罗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近2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5%以上,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安天下保稳定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抓农业的力度。农民是全社会最大的群体,要引导他们融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使他们转变传统观念,变成善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农民。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的氛围空前浓厚,“三农”工作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为总抓手,以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于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按规定了加快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发展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落实。

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乡镇板块经济,着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目标任务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达到11亿元;
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达到5.8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6%以上,达到3860元。

基本思路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四大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务输出业),抓好十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平原水库一期工程、四水产业开发项目、三二支沟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五排清淤整治、节水灌溉、防汛治河、造林绿化、畜禽疫病防治),建设六大基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羊产业基地、地膜马铃薯基地、脱水蔬菜基地、奶产业基地、优质粮基地、四水产业基地),培育六大龙头,形成产加销一体化(金福来羊产业公司、富民马铃薯产销公司、中南工贸公司、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通伏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四水产业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加大村庄规划建设和改造力度,治理农村脏乱差,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特色突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稳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要把重点和精力放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上,放在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上。继续认真组织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政策,完善“一卡通”管理体系,确保应补尽补,公平透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调节、提升品质、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思路,大力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优质粮基地。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精做特农业,加强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羊、菜、奶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突出清真特色,大力发展羊产业。通过抓技术、促改良、拓市场、扩总量等措施,突出清真特色,推动羊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发展。加快建设黄河以西、110国道以东的优质肉用羔羊繁殖基地和河东地区肉用纯繁纯育基地。大力推广舍饲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普及“三贮一化”饲草调制技术, 主攻羔羊快速育肥,为养殖规模化发展提供饲草保障。推广采取企业+协会+经纪人+园区的运作方式,形成补栏育肥、出栏销售、加工转化的良性循环,推动养殖园区效益的提高。力争全年羊只饲养量达到140万只。

突出品牌效应,大力发展菜产业。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突出品牌效益,大力发展菜产业。重点发展脱水蔬菜、地膜马铃薯、设施蔬菜和蔬菜制种,培育发展沙芥等特色菜,调整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培育和打造我县地膜马铃薯、蔬菜良种、优质大葱等优质农产品品牌,通过打造知名品牌,赢得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切实抓好基地、加工、流通三个环节,加强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脱水菜、马铃薯基地乡、基地村。力争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无公害地膜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

突出规模效益,大力发展奶产业。按照出户入园、扩展规模、加工带动、增加效益的思路,鼓励扩建、新建奶牛养殖园区,壮大奶牛养殖规模。积极引进夏进、蒙牛等乳业集团入园建设挤奶站,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培育奶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强化配套技术服务,努力实现奶产品的高产、优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年内奶牛存栏达8000头以上,使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突出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培育“四水产业”。在石中高速公路两侧和具备湿地保护、开发、利用条件的乡镇为重点区域,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明月湖“四水产业”一期工程3866亩基地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设计“四水产业”二期工程,力争年内建设“四水产业”和“上农下渔”生态农业基地10000亩。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四水产业”逐步培育成为我县的优势特色产业。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实力,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点扶持壮大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富民马铃薯产销公司、中南工贸公司、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通伏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四水产业龙头企业等六大龙头,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支持东阿阿胶养驴及驴肉加工、山东登海种业种子加工、贮藏等龙头企业尽早建成投产。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经营和运行机制,鼓励农民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能开拓的农民经纪人队伍。落实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优惠政策,结合自治区实施“千村百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的机遇,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展循环农业,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节本增效。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等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结合村容村貌治理,以沼气工程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节能日光温室等适用新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6万亩,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注重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加快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大学生创业成才工程”,壮大创业行动队伍,大力支持特派员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开展创业活动,建立利益共同体,提高创业行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基本技能培训和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结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放宽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厂进城,大胆走出去,增强就业能力,让农村劳动力输得出去,有本事赚钱,甚至有能力当老板。切实加强劳动执法监督和监察,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把劳务输出真正当作一个产业来办。力争年内转移输出劳动力6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到3亿元。

(六)鼓励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大力实施“新农村人才工程”,鼓励大中专学生和能人到农村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培育农民致富示范户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将这些人充实到农村基层政权中,加强带领村队创新致富的能力。及时表彰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581”工程,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0.55万亩,完善和提高农业灌排体系。加大“双争”工作力度,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加快干渠、干沟治理,继续实施人饮解困、山洪沟导引、黄河护岸等工程,增强排涝抗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认真总结“上农下渔”示范项目经验,扩大开发范围,探索盐碱地开发经营新模式。加快生态林业建设,重点做好骨干道路两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年内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加大湖泊湿地保护开发力度,重点抓好大水沟水源地保护和西大滩平原水库建设,提升土地综合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改善全县生态环境。

(八)搞好村庄规划与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各乡镇要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今年要全面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重点从109、110线、高速公路等省道、国道两侧和城乡结合部入手,选择试点、抓好规划,搞好建设,能新建的全面新建,不能新建的要进行改造。各乡镇在进行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要将附近的村庄统一规划,列入乡镇居住区,鼓励农民打破村队界限,集中连片建设农民新居,形成农村社区,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县建设局要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每个乡镇要选择1—2个村庄搞好农民新居改造和建设,力争新建农民新居示范点13个。要紧抓自治区实施“千村整治工程”的机遇,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新居工程,继续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美化、净化农村面貌,营造整洁、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

(九)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深化“手拉手”结对帮扶机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支持政策。从今年起,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切实减轻农民子女上学负担。探索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口救济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启动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提高补助标准,中央和区县补助标准分别增加10元。完善农村特困户大病救助制度,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广泛推行“少生快富”工程,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保障和奖励机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实施“六百”工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和平安平罗创建活动,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建立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发展工业,加快城市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经济实力,才能增强二、三产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力。今后,对农业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形成财政支农的长效增长机制。

三、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必将对我们的发展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带来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级领导要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政一把手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部门分工负责,明确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领导机制。县上将按照“N+X”考核办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对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重点考核内容,突出重点、简化程序、公平公正、注重实效,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把农业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增收、农村是否进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有新变化、新发展、新突破,为县域经济大发展和争创西部百强县而努力奋斗。

(二)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切实转变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式,大力倡导“干事创业、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现场会办制、满负荷工作法和“实、细、快”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重点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以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善于总结典型,大力推广典型,及时表彰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结合农村实际,扎效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促进农村党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实施乡镇和村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工程,落实“两推一选”制度,选拔一批有作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进入乡村领导班子,加大对农村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的整治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四)扎实搞好政策宣传与落实。认真组织实施“万名干部入村”活动,县上将选派460名干部深入到全县13个乡(镇)141个行政村,由县、乡干部组成宣讲组,保证每个行政村有三名干部,广泛宣传中央、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的工作意见,把中央、区、市的精神与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紧密联系起来,帮助群众搞好春耕备耕生产,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营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深入群众,深入乡村。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很好,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区、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