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人经商

  市场经济是智慧型经济。当初,商潮乍起,一些文人下海,转眼已是几度春秋;
如今,应对入世,呼唤文韬武略。因此,以文化视角简析一下“文人经商”,是十分必要的。

  市场经济为文人经商提供了广阔天地。一批文人承载着中华传统的以“信”、“智”、“美”、“情”为主的德性文化,和西方重法制、重科技、重公德、重竞争的理性文化,与“洋”商、奸商、粗商拼搏较量。在“以文兴商”中,显示出儒雅之气,重塑具有现代文明的儒商风范,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貌、商道、商德、商誉,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书写着厚重精彩的一页。文人经商,提升了市场经济的文化含量,但是,一介书生,受到过传统体制“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人格或深或浅地打着旧体制的烙印,难免存在保守、教条、缺乏实践等弱点,因而与市场经济存在着某些不协调之处。

  一、市场观

  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是公平交换。规范的市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正的,不区分文盲和书生,不区分个体户和学者教授,它只问你向市场提供了什么。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气象万千,需要人们快速、敏锐地领悟它,具有大处着眼,不拘泥细节,把握整体,想象未来的思维方式。

  而长期以来,知识分子接受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教育,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慢慢摸索规律,看准了再干。这种过分理性化的逻辑思维有条理,但呆板;
细节清楚,但整体模糊;
考虑问题周到,但容易丧失时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贵柔”、“藏锋”、“能忍”、“守静”等等,在知书达礼的文化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正统”。有知识,缺胆识,面对市场,又缺乏实践和自信,往往使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中失去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先富了起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受传统束缚少,在性格上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特点。一些个体户,敢于竞争,敢于拼搏,包袱少,不怕打烂坛坛罐罐,认准了就干。俗话说:“富了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高智商的知识分子,有丰富的知识,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由于性格上的先天不足,而有志难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知识分子在新的条件下,重新铺底子(学习)、动脑子、抠点子、培养出“市场化”的性格,化知识为智慧、为胆识,勇于竞争,敢于冒险。

  二、知识观

  市场对知识的需求是强烈的,但知识必须适应市场需要,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同。一位名人说,文人的本质是“丰富的知识、思考的习惯、高尚的情操,没有知识就愚昧,没有思考就鲁莽,没有情操就鄙俗,而思考是人的核心”。

  因此,知识不局限于学历,智慧源于思考,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论知识远不如一些专家名流丰富,但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思维灵活,冲破旧观念旧习惯的约束,把学到的中外管理知识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终于成就了海尔。“张瑞敏现象”告诉我们:真知源于实践,知识要实现价值,要靠思考转化为智慧。

  三、创新观

  创新必须凭借一定的知识与经验。然而,固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等于创新。创新要揭示未知的新事物,在已有知识、经验及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路上的探照灯,把探索的光芒投向未知的领域。一切从书上找依据,向名人经典要标准答案,习惯按常理“出牌”,这种“刻舟求剑”式的思维方式,不能适应多变的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

  当今世界最大的特点是:惟一不变的是变。我们正处于一个莫测的巨变时代,昨天让你成功的经验,明天就可能是你失败的根源。市场变,我也变,变就是创新,创新之树常青,死抱老经验不放,没有创新的营养液,老树绽不出新芽新花。

  为了把握创新的金钥匙,知识分子得在头脑里添加下列“基因”:

  ·向传统挑战,超越他人的勇气。

  ·大胆怀疑,出奇制胜的思维模式。

  ·推翻常识、挑战常规的意识和习惯。

  四、人际观

  清高、孤僻、“挑剔”的文人特性,容易使自己鹤立鸡群,缺乏群体合力。

市场经济是多门类、多元素的综合体,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团队。人才的多元组合、和谐互补才能使高山流水各展其美。“一山不容二虎”,“身在市场,心在仕”……争权夺位的内耗,更是人际关系的大忌。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政策+一流的组织管理,才能出一流的成果。人才组合,需要预防独尊、嫉妒、排他行为,而用尊重、宽容、诚信、高效、实惠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五、文化观

  我们正面临文化发展战略上的定位、定向问题,有三种不同的导向成为供我们选择的起点。

  ——向外看的“西化论”。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经验、思想和观念,看人家有什么,我们缺什么,取人所有,补己所无。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文化并不是理想的现代文化,西方文化不应成为其他文化的楷模。

  文化“西化”,塑造出的“香蕉人”(外黄内白,东方人的外表,西方人的观念),必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水土不服”。我们需要有先进文化乳汁哺育出的“四有”新人,不欢迎畸型变味的假“洋鬼子”。

  ——向后看的“传统论”。主张从中国古代的文章典籍中寻找中华传统文化,越古、越老、越旧就越有资格代表传统,无视当今世界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地发展着的先进文化。

  ——向前看的“创建论”。主张以我为主,立足于现实,以“向前看”为取向,建设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市场机制和工业文明相适应的法制、道德与文化,吸收借鉴古今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把现在与过去已经达到的成果,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石。这是惟一正确的文化导向。

  巧借他山石,精雕自家玉。我们应当取东西方文化之长,创造出符合国情、商情、企情,有自身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用“双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化文化)塑造新一代文化人,以世纪儒商的英姿,勇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