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人才工作经验材料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矿山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XX露天煤矿党委紧紧围绕“科技兴矿,人才先行”的发展思路,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主线,以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建设为手段,逐步形成具有矿山企业特色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为建设“生态型矿山、花园式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模式,培养提高,推进人才队伍能力建设

 (一)大力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提升发展能力。

 矿党委全面实施“矿山干部素质能力升级工程”,着力打造具有矿山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调训机制、严格的督学机制、动态的考核机制、规范的运用机制,加强党政人才培训力度。定期举办主体培训、专题培训,组织政策宣讲、理论研讨,对全矿党员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同时,积极参加组织调训,先后选派16名科级以上干部到省委、地委党校和各级干部培训院校参加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领导干部带领发展的能力,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大力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矿党委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强化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企业改革与发展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管理企业能力。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组织矿井长、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安全培训130多人次,矿班子成员有6人获得安全资格证书,有4人获得矿长资格证书。矿党政领导多次参加省、地组织的考察团到发达国家与地区参观学习,2007年矿党委书记于振山参加赴北欧考察,2009年矿长彭彦武参加赴澳大利亚煤矿考察,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矿党委多次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煤炭大省和省内大型煤炭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与改革的先进经验,有力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发展能力的提升。

 (三)大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拓宽眼界思路。

 在技能人才培训上,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培训,围绕员工发展培训,围绕工作创新培训,拓宽眼界思路,提高能力水平。一是广覆盖培训提素质。矿党委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本土人才建设。筹措300万元资金改扩建安全培训中心,将安全培训中心建成全区唯一具有三、四级培训资质的培训基地。以培训中心为阵地,结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从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全员安全培训、防火专业培训”等从业培训与专业培训。采取分期分批分层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在岗职工参加培训达到90%以上,达到了“广覆盖、提素质”的目的,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了企业发展需要。二是定单式送学解难题。为解决生产一线采、掘、机、运岗位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矿党委本着培养企业长远发展专业人才的需要,选送优秀青工到专业院校进行“定单式”培养。2008年选送32名在岗职工和职工子女到黑龙江科技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矿山机电、爆破测量、机械维修、企业管理等专业脱产培训。2009年选送82名一线职工到黑龙江科技学院和哈尔滨润德技校脱产学习,集中培训挖掘、采矿、通风、机械驾驶维修等专业技术。在矸石制砖厂建设中,矿班子大手笔、大投入,分批将青工送去双鸭山厂家实训,聘请厂家工程师为技术副厂长,进行现场指导,为砖厂提前完工顺利投产奠定基础。三是系统性深造强基础。为了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我矿与黑龙江科技学院、双鸭山煤炭职业学院联合办学,设置XX函授辅导站,为专业人才系统深造创造条件。2009年招收大专班学员63人,中专班学员68人,2010年增设本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本、专科共95人报考,还有8名技术人员考取呼伦贝尔学院学习煤炭相关专业。矿党委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制定了《XX露天煤矿关于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的有关规定》,倡导职工通过继续教育提升文化素质,规定在职人员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取得高层次学历的,企业一次性核销学费,大大激发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全矿共有130多人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大专以上文凭,150多人参加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取得晋升职称资格,促进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企业安全生产、效益提高、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筑巢引凤,广招贤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结构

 (一)市场配置招人才。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优厚的工作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学历人才,优化人才资源结构。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打响企业品牌,2006年面向社会招聘形象大使1名。为了壮大党群部门工作力量,2007年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聘5名优秀大专、本科毕业生,充实了党政人才队伍。2010年再次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党群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促进企业党的建设和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省内外大批有志于矿山发展建设的各类人才上门求职,2006年以来共有48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应聘到我矿建功立业,施展才华。

 (二)外借智力揽人才。矿党委注重借智引才,提高企业人才资源的利用率。2007年从地区煤炭公司破产安置人员中引进矿山机电、机械驾驶等专业人才20名,分别在生产采区、安全监察等部门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从地区通县工程建设指挥部引进1名高级工程师,担任工程监理,提高了运煤公路建设质量。2006年以来共引进75名各类技术人才来矿山发展创业,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层次。

 (三)主动出击引人才。新一届党政班子成立后,将人才建设作为当务之急,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外联内引,吸纳优秀人才来我矿创业发展。2006年矿党委从漠河县引进2名专业党务干部,加强了党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了企业党建水平;引进1名专业筑路干部,提高了运煤公路养护水平,尤其是在古月公路建设中发挥专业水平,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保证了原煤生产运输安全通畅。从塔河县调进1名专业记者,选聘1名播音员,重新组建了广播电视科,抢占舆论制高点,有效传递党的声音。2007年从漠河县调进1名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负责宣传工作,组建文艺宣传队伍,企业宣传文化事业逐步走上正轨。

 三、强化激励,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作用

 (一)实行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了《XX露天煤矿中层干部及员工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把各类人才的实绩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实施岗位动态管理,采取考核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二)完善人才选择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加大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岗位选用不同的人才,按照业务范围调整干部,发挥了人才的集成效应。矿党委制定了相关制度,打破传统的“干部”和“工人”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拿出重要领导岗位,在全矿公开招考。2007年、2009年举行两次公开招考、竞争上岗,有3人走上领导岗位。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实行优胜劣汰,增强干部队伍活力。2010年上半年共调整任用干部29名,其中提拔任职21名,交流调整5名。

 (三)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实施岗位薪酬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等管理环节,将专业人才的新酬待遇与业绩贡献挂钩。岗位薪点由“岗位基础工资+辅助工资+技能工资+年功工资+绩效考核工资”组成,对高级技术人员及高风险、高难度工种与普通岗位大胆拉开差距。根据企业实际,提高专业人才补贴标准,具有专业职称人员,每月分别给予正高职310元、副高职260元、中级200元、助级150元、员级120元的补贴;技术工人享受相应待遇,高级技师150元、技师130元、高级工110元、中级工90元、初级工70元。同时在关键岗位给予适当补助。使各类人才的收入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提高优秀人才的收入水平,调动他们劳动和创造的热情。

 四、构建平台,贴心栓人,营造凝聚人才发展环境

 (一)优化环境,提供舞台,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矿党委积极广泛搜集人才、挖掘人才,为有真才实学的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健全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摒弃技能人才晋升中“熬年头”、“排辈份”的做法,以未来需求为目标,以现有指数为基础,以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依据,建立技能人才需求预测系统。完善职称评聘制度,组织专人对干部职工的学历进行调查摸底,对国家承认学历、符合职称评定条件的,都给予大力支持,不符合硬件条件但工作特别优秀的也予以起用,使其享受相关待遇。按计划定期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全矿现有专业技术职称277人,其中教授级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74人、初级职称188人。完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制度,开展以“培训—鉴定—就业—维权”为主的“四位一体”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近年来技能培训合格考核发证411人,其中初级工185人、中级工114人、高级工108人、工人技师4人。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动态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年度和任期考核,进一步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政治关心,生活关爱,保证人才队伍稳定。矿党委建立了人才工作预警机制,实施人才“贴心工程”,矿党政主要领导及单位、部门党政“一把手”分别与37名人才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解决职工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矿党政班子多次提高技术人员薪酬,对紧缺人才设立最低岗位工资制;每年设立万元科技奖励基金,为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提供保证。提高人才的政治待遇,实行“两个优先”,在干部提拔使用上,优秀人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优秀人才有入党志愿的,优先吸收入党。2006年以来,共有26名专业技术人员提拔调整到重要领导岗位,45名专业技术人员光荣加入党组织。

 XX露天煤矿以高素质人才作支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6年至2009年,全矿实现工业总产值从1.97亿元增加到5.5亿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3亿元,原煤年生产能力可达280万吨,年创利税2亿元,现已成为大兴安岭地区矿产开发龙头企业。

 XX露天煤矿党委政治处

 2010年10月30日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