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将细节放大 人民币放大细节

  很多文章,其实就是将一个句子铺展开来。比如有这样一句话:这里,花开了。有人就将它铺展开来,成为一篇美丽的散文诗: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它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没有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泰戈尔:《花的学校》)
  
  还有很多文章,实际上是将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铺展开来。冰心的散文《荷叶母亲》就是这样: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其实就是一个细节:作者在自家院中看荷。这是生活中一个非常平淡的、没有波澜的细节。作者是如何将这样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经营成一篇动人文章的呢?方法说来也简单,那就是作者将这小小的生活细节进行放大、铺展,使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放大为一片引人注目的风景。
  
  放大技巧之一:纵向放大,将细节放大成故事。
  
  文章开篇从自家中的两缸莲花写起,勾起对往事的回想,又重点描写了看荷的过程,由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联想到母亲呵护儿女的情景。这样,文章有了情节因素,作者围绕雨中看荷这个细节,构思出一个故事,将一个细节描述为一个有一定时间感的“过程”。这是最聪明的放大。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细节可放大为曲折的故事情节。
  
  放大技巧之二:横向放大,将细节放大成场景
  
  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看荷,文章的第4、5、6段,作者对雨中荷花进行了细腻的铺展描写,把雨打荷花这个细节放大成了特写镜头,放大成了复杂的场面。正是这场面,撑起了整篇文章。这是最生动的放大。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细节可放大成复杂的场面。
  
  放大技巧之三:立体放大。将细节放大成网络。
  
  这里所说的立体,就是一方面放大眼中所见的外部物事细节,另一方面放大心中掠过的心理细节,这样“内外”交互放大,使外在的细节与内在的细节在放大中勾连起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如,作者在写雨中看荷的过程中,多次穿插了自己的心情描写,所见与所感交替着墨,内心的感受被放大突出出来。这是最深情的放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会勾起人微妙的心理反应,放大铺展那些在明处的生活细节时,别忘了放大那些暗处的心理细节。
  总之,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试着将细节铺展放大成情节、场面,在铺叙描写中表达心情、展开联想、发表感慨,文章自然会变得丰富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