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走过父爱的山冈]

  【主题导引】   父爱是什么?它是静穆的大山,山雨袭来时,它用身体呵护每一棵小草;它是沉默的大海,海风吹来时,它用体温温暖每一尾小鱼;它是沉毅的大地,雪花飘洒时,它用血脉养育每一棵幼苗。走过父爱的山冈,方能理解父爱的沉重、浑厚,富有魅力……
  
  【一号美文厅】
  父爱昼无眠
  尤天成
  
  父亲最近总是委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这样很好。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
  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的回答是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竟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挣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父亲把眼一瞪:“好你个老李头,要你瞎咕噜个啥?”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让我为您擦一次背吧……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选自《现代中学生》)
  探究练习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作的。
  2.浴室父子相遇,“爸爸”这响亮的呼唤,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结合实例,说说本文细节描写方面的特色。
  
  【二号美文厅】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旷。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丝毫没有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②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自《文化博览》)
  探究练习
  1.第①处画线句中的“冰凉”说的是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用“酸”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2.第②处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三号美文厅】
  
  父亲的秘密
  周海亮
  
  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地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
  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沿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您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
  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选自《追梦天地》)
  探究练习
  1.举例说明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是怎样设置悬念的?
  2.举例说明本文细节描写方面的特色。
  
  本期参考答案
  
  《走过父爱的山冈》
  一号美文厅:
  1.作者先写父亲大白天睡觉影响自己写作,对自己不理解等,再推出父亲为别人擦背,替自己挣钱还账的特写镜头,有力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2.饱含着“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抱愧。
  3.通过特写镜头式的细节抒发人物情感,如父亲擦背的细节,“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父亲与浴客身材对比鲜明,突显了父亲的瘦弱,抒写出作者对父亲的怜悯、理解。
  二号美文厅:
  1.对家庭生活的艰辛、父亲的辛劳而产生的酸涩之情。
  2.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的人格尊严。
  3.环境描写: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表达效果:以下雪天衬托父子卖柴的困难,生活的艰辛。
  三号美文厅:
  1.设置悬念,就是作者某一部分故意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关注,使其产生急切期待、欲知后事的心理。如“父亲”采蘑菇回来,“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还有“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这些都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悬念,让读者心生疑窦,山野中的蘑菇怎么会这样肯定地说它没有毒?采蘑菇回来的“父亲”为什么“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直到结尾,父亲挑出有毒的蘑菇,并说出当年在山中尝遍蘑菇,一切才“水落石出”。父亲为了儿子,尝食野生蘑菇,以致自己中毒,以生命为代价养育后代,何其撼人心魄。
  2.善于通过描述人物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表现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抒发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父亲外出采蘑菇时,“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这生命的布条里,蕴含着“父亲”几多机智、镇定、挚爱、惦念啊!后来,猎人正是受了这些布条的指引,来到了小屋,将他们领出了绝境。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父爱,它温暖而坚毅,静默而勇敢,平凡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