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经验性学生观 移情性学生观

  今天,受教育者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人民正在感受着这种转变,接受着这种转变。要想全面、正确地完成这种转变,教育者必须端正学生观,理性地看待学生。      一、学生不是小皇帝
  
  对家长而言,学生不是小皇帝。对孩子毫无约束必将导致他们私欲无限膨胀和狂妄自大,对孩子的百般呵护必将剥蚀孩子的独立与自强。父母疼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但理性提醒我们:孩子不但具有独立的人性,而且具有社会性。能够培养孩子坚毅、果敢、正直、博爱、勤奋、乐观、进取等优良素质是检验爱的唯一标准。家长应根据这一标准来确定施爱的力度、施爱的方式。
  对学校而言,学生不是小皇帝。现在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成为小皇帝。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表现出过多的无奈、无助、无力。这是为什么?是部分^对“以人为本”的片面理解。张扬个性并不代表唯我独尊,以人为本并不代表不要规矩,尊重学生并不代表学生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管理者的角色不容歪曲,学生被引导、被管理的地位不容改变。学校是一个磨人、使人走向文明的地方。上学就是为了找一个锻炼的场所。学校不是天堂而是熔炉,那种把受教育过程理解为充满自由、快乐的想法是非理性的,对受教育残酷性有所认知则是较现实的。
  
  二、学生不是上帝
  
  有人说:教书―学习的链条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师生间的契约。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理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因为他们是上帝,教师教不好书,不仅仅是“误人子弟”,更是违约行为。――错!学校不是商店,教师不是售货员,学生不是顾客。万不可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做一个商品化的理解使之掺杂进铜臭,教师的工作直接对党负责,对民族兴衰负责。公立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罢,教师没有卖给学生。唯其如此,教师才敢大胆地管理学生,而不是去迎合“上帝”,骗取报酬。教师尊重学生并不是因为什么契约关系的存在而使学生成为教师的上帝,而是因为学生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主体,本身就应该受到尊重。教师也有世俗的物质追求,但他更有为国育人、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三、学生不是教师满足利欲的工具
  
  学生靠什么来给教师创造名利?分数。分数决定了教师在末位淘汰中的位次、在评优选模中的实力、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等。但教师刻意追求分数必会导致放松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百般宠爱高分生,挤兑、打击低分生,让学生过早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扭曲孩子的人性。所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要塑造别人的灵魂,首先自己的灵魂应该高于世俗,追求纯粹。
  
  四、学生现在还不是一条龙
  
  有哪位家长不希望孩子天生慧质?有哪位教师不希望学生一举成名?但现在孩子还不是龙,他们的肩膀还稚嫩,有些要求他们还做不到。
  教书育人是艰辛而又细致的过程,时刻考验着我们的耐性、信心、责任感。面对孩子的过失或不理想的成绩,能有几人静静坐下来陪孩子就某一个问题、某一细节而深入地研究一下呢?能有几人不是对孩子大加训斥呢?有些做法,我们不得不承认是在迎合自己的惰性,在逃避义务、责任。我们理应把下一代培养成龙,所以说望子成龙、望生成龙都没有错,错的是浮躁的心态、冒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