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秋雨――读《余秋雨人生哲言》 慢读秋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诗歌、戏剧、小说逐渐失去轰动效应,散文从边缘地带跃居一线,成了“当红小生”,余氏散文堪称丛中奇葩。读罢这本余秋雨著的《人生哲言》,我掩卷而思。总的说来,这本书可以称作是余秋雨对其六本散文集的回顾与总结,提炼与升华,梳理与展括。文章中有很多论点、论据是重复引用先前文集的材料,所不同的是在广度上给予了延伸,深度上加重了挖掘。
  余秋雨的文字虽然有模式化的写作风格,即:故事+诗性语言+文化感叹。但他的运笔情感强烈而富于节制,在他笔下,人生的悲凉,岁月的沧桑,无不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写真。作者从感悟或从材料出发,在抱朴守拙中进行智慧的书写。与以往风格相比,文化演绎与激情修辞巧妙地得到了淡化,文字不夸饰,不矫情,随意赋形,行云流水。更多的时候,充分展露作者的诗意心迹和哲学气质。
  “人生滋味”一辑多是与人文对话,倾注了特有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体验,感性的抒写,知性的感悟,在体察世界人情中,生成其文本独有的美学体验和精神向量。胡杨林的年轻骑手、历代的哲人、友情的叶子、小人的嘴巴、文人的谨慎、惊人的废墟……余秋雨站在知识分子特有的高度,以诗化的笔调,讲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却又时时不忘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
  余秋雨的人与文,都发散着一股浑然的大气,一种浓淡相宜的书卷气,一种澹定持重的学者的气度。“当那么多文化人都在反复提倡放弃人格,那么,文化何为?文化何存?文化何义?因此,不是我危言耸听,这实在是一个不良征兆。当文化失去人格意义,我们应该叫它什么?”(《人格尊严》)这就是大气、悠长,从中可以看出他执著于命运的发问和文化的追索,全无浅薄的小家子气和做作的中产趣味,只专注思想的创新而放弃华丽的辞藻。
  这里,我们看到的决不是一个自说自话、自怨自怜的孤家寡人。我想,不管别人对他的评价怎样,至少我们这一代青年会在他的引导下走向对自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