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壮的红色赞歌|悲壮至极,北曲中不可多得

  ☆推荐语    同学们,今天向你们推荐一部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之称的名著——《红岩》。全书共三十章,在这部红色经典作品里,我们将认识许云峰、江竹筠、“小萝卜头”等众多的英雄人物,我们将看到无数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前赴后继的壮举,作品中那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一定会震撼你们的心。
  
  ☆作家名片
   罗广斌(1924~1967),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名著速读
   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江姐受上级派遣到华蓥山根据地送药品。当她正满怀憧憬地想象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甫志高又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就是其中之一。郑克昌奉命诱骗刘思扬,在任务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灿烂的曙光。
  
  ☆写作背景
   共产党员罗广斌和杨益言被捕后,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目睹了许多革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并且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新中国成立后,那些革命者的伟大形象和感人事迹时刻萦绕在他们心头。他们饱含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先烈的景仰之情,写下了纪实文学《圣洁的鲜花》《江姐》等,记述先烈的斗争史实。1958年,他们又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红岩》就是将这些纪实性作品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反复锤炼创作而
  成的。
  【篇名解说】
   “红岩”不仅指故事的发生地,即“中美技术合作所”,还有这样的寓意:“红”是革命的颜色,“岩”指岩石,这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象征着狱中的革命者坚韧不拔的精神。
  【主题提炼】
   《红岩》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精段阅读
  狱中告别
   江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明霞,帮我扯扯衣服。”……
   江姐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她轻轻走到“监狱之花”旁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江姐凝望了她一阵,终于情不自禁地俯身在脸蛋上吻了一下。
   抬起头来时,看见孙明霞把她的衣物,收拾在一个布包里,递了过来。
   “江姐,你的几件换洗衣服。”
   江姐轻轻接过布包,看了看,又递还给孙明霞。“我不需要了。”江姐微微
  一笑。
   布包从孙明霞手上,跌散在地上,她忍不住眼泪涌流,放声哭倒在江姐怀里。 “江姐!江姐……”
   胜利的欢乐和永诀的悲哀同时挤压在孙明霞心头,她从未体验过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江姐,我宁愿代替你去……不能,不能没有了你!”
   “明霞,别这样。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孙明霞抬起泪眼,凝望着江姐,一动也不动。
   这时,从男牢房的走廊上传来了一阵阵的脚步声。十来个男同志,从容地走了过来,一路上高呼口号,和每间牢房里伸出的手紧握着告别。敌人的屠杀提前了,他们来不及参加越狱斗争了,他们都是美蒋秘密屠杀计划的第一批牺牲者。
   看见这么多同甘共苦的战友从窗前走过,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
   “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轻轻取下了孙明霞攀在自己肩头上的手,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让她迎向路过门边的,男室战友们告别的目光。“你看他们,多么坚强的同志。”江姐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坦然地诉说着内心的感受——“美蒋反动派的屠杀,和一切垂死的挣扎,难道能够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后胜利吗?不,胜利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党!”
   李青竹点头微笑着,她衷心地赞美着江姐的话。她把江姐深夜写的纸条,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在她耳边嘱咐道:“这封信,送到楼七室。”
   李青竹低下头,亲了亲酣睡在身边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到了门口,她们又停下来,回头向牢房内看了一眼。熟悉的牢房,一张小小的条桌,一排干净的碗筷,墙头挂着一块破镜……一张张激动凝泪的战友的脸。
   “同志们,再见!”
   “江姐!李……”
   人们红肿的眼睛,流露着深沉的悲痛,几个战友猛然清醒过来,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
   酣睡中的“监狱之花”,被人声和脚步声惊醒了。忽然哇哇地哭了。刚要跨出牢门的江姐,不由得停住脚步,深情地望着啼哭的孩子。孙明霞流着热泪,把孩子抱到牢门口。刚刚醒来的“监狱之花”带着泪水摇动双手,要江姐抱她。江姐迎上一步用脸温存地亲着“监狱之花”绯红的双颊。孩子伸手扯住江姐的头发,紧紫地抓着,不肯松手。幼稚的声音在静寂中一再重复着:“娘娘……娘娘……不走……”
   “娘娘会回来的。”江姐笑了。又一次吻着孩子:“娘娘回来抱你!”
   放开孩子,再一次告别了同志们,江姐转身跨出牢门。她看见,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她一根手杖,她那贫血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喝斥着。
   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
  ◆阅读感悟
   生死总有一别,江姐、李青竹等革命者在曙光即将来临的时刻,被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押上刑场。江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镇定从容地同狱中战友告别,并告诫同志们“不要用泪眼告
  别……”,江姐的言行不仅捍卫着革命者的人格尊严,还鼓舞着其他同志继续与敌人斗争到底。
  ◆阅读思考
   1.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
  江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姐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这表现出江姐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监狱之花”在选段中多次出现,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句“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能否删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本期一、四版中缝)
  
  一、四版参考答案
  一版
  《窥见你粗粝成长的弧度》
   1.有不合群的孤单与
  骄傲。
   2.内心的孤单与对温暖的渴求。
  
  四版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
   2.表现出江姐视死如
  归、沉着冷静的品格。
   3.“监狱之花”是指在监狱中出生的孩子。“监狱之花”在选段中多次出现,预示着革命的火种代代传播,革命力量生生不熄。
   4.不能。因为这一举动更能表现出江姐、李青竹等革命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毫无胆怯,毫不犹豫,毫无牵挂。
  
  开心一刻
  做好事
   星期一上课的时候,老师问学生:
   “昨天,你们都做好事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说:
   “我们五个人一起搀扶一个老太太过了马路。”
   “何必五个人呢?”
   “老太太说什么也不愿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