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3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他作为自然科学的主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深化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我任教的285、286班共有学生71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1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本人已了解了学生物理学习情况。从上学期期终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较好,以往教学中女生对物理学不太感兴趣的现象体现不是太明显,学习较认真学习较积极的主要是女生。她们学习较主动,课前预习认真,实验主动动手,这是以往在物理教学中不多见的现象。但物理成绩中后进生也主要还是男生,他们主要是学习不思上进,上课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这需要在本学期中重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督促。同时,物理到了第七八章,仅靠认真想学好物理学已不可能,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尤其是男生。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自我评价”和“家庭实验室”,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七章力,包括力、力的描述、弹力、力的测量、重力、摩擦力。其中重点是力的测量,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难点是对摩擦力的理解及分析,历年来都是学生的一个难点,从产生的原因,影响的因素及对受力情况的分析都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第八章力与运动,他是在力的认识上进行了提高,他分为力的合成、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力的平衡。力与运动这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很高,本节重点是二力合成与牛顿第一定律,都属于实验探究类的知识,要求学生多动手去做实验,难点是惯性定律及应用,特别是与实际结合起来的例子。

 第九章压强,本章知识计算类得比较多,特别是公式的应用,他包括压强、液体压强、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大气压强。重点是压强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来达到目标,难点是对于计算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掌握,在教学中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及解题方法。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他包括在流体中运动、认识浮力、浮力的大小、沉与浮。这章知识与科学探究的部分比较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很紧密。重点是认识浮力和浮力的大小,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到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到浮力大小的测定是这章的重要知识点,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完成。本章难点是浮力的计算,由于浮力计算公式比较多,所有学生要掌握并灵魂运用难度是很大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个实例及练习来让学生掌握。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这章知识较多,难度比较大,主要包括功、杠杆、滑轮、功的原理及应用、机械效率、改变世界的机械。其中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应用及计算,特别是有用功、额外功的区分,特定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同的,学生掌握有难度。本章重点是杠杆、滑轮的理解及应用,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应多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十二章机械能,这章知识较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重点难点都是机械能的转化,特别是动能、势能的转化,要求学生多做练习来掌握。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4、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科学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5、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质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假设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6、利用科学探究法,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压强大小因素、杠杆、滑轮等几个重要实验。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探究,保证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练习,掌握所有知识点,让学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

 4、多与班主任和家长联系,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章 节

 教学内容

 课 时

 周 次

 日 期

 第

 七

 章

 1

 力

 1

 1

 2.17-2.19

 2

 力的描述

 1

 1

 2.19-2.21

 3

 弹力

 1

 2

 2.24-2.26

 4

 重力

 1

 2

 2.26-2.28

 5

 摩擦力

 1

 3

 3.3-3.

 第

 八

 章

 1

 力的合成

 1

 3

 3.5-3.7

 2

 牛顿第一定律

 2

 4

 3.10-3.14

 3

 力的平衡

 1

 5

 3.17-3.19

 4

 力与运动

 1

 5

 3.19-3.21

 第

 九

 章

 1

 压强

 1

 6

 3.24-3.28

 2

 液体压强

 2

 7

 4.1-4.4

 3

 连通器

 1

 8

 4.7-4.9

 4

 大气压强

 1

 8

 4.9-4.11

 第

 十

 章

 1

 在流体中运动

 1

 9

 4.14-4.18

 2

 浮力

 2

 10

 4.21-4.25

 3

 浮力大小

 1

 11

 4.25-4.30

 4

 沉与浮

 1

 11

 5.5-5.9

 第

 十

 一

 章

 1

 功

 1

 12

 5.12-5.16

 2

 杠杆

 2

 13

 5.19-5.23

 3

 滑轮

 1

 14

 5.26-5.28

 4

 功的原理

 1

 14

 5.28-5.30

 5

 机械效率

 2

 15

 6.2-6.6

 6

 改变世界的机械

 1

 16

 6.9-6.11

 第十二章

 1

 机械能

 1

 16

 6.11-6.13

 2

 机械能的转化

 1

 17

 6.23-6.25

 3

 水能和风能

 1

 17

 6.25-6.27

 期末复习及检测

 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