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空”的浅析】古诗词中的空

  空犹孤独,它埋葬着一大片一大片忠骨。在我看来,空有时候就是孤独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代名词。我们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分享过那深不可测的孤独。但他们不是谈论自己的孤独,只是坚守自己的命运。而我自命孤独,不过是寂寞罢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陆游的空是悲愤的,又是满怀期盼的,你能说他的空,空了吗?
  不是,这是孤独的提炼,孤独的升华,孤独的深刻。“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当他在等待中渴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报负时,便被那抱负切掉一空;当他在铁马冰河中纵马驰骋时,便被那驰骋洗劫一空:因为整个朝政都使他孤独。
  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空的孤独,这是生命的痛苦,又是社会赋予人的尊严,是孤独的独创,孤独的放逐,孤独的进发。“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李白是理解屈原的,如果没有空山丘的同感,哪能把屈原的词赋歌颂到悬日月的地步呢!屈原的遭遇不必细说,我们有时还是把孤独以纪念的方式向屈原诉说啊!“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凤凰黄鹤在楼台,辉煌而美丽,但它们都不见了,过去的犹如大江奔流,白云悠悠。人的一生,时光易逝,岁月不倒流,历史沧桑令人感慨。而历史正是给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无限的孤独,有人因之受害,有人因之受益。我在想,空有时可能就是人类孤独的价值所在。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白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孤独者之所以能够孤独下去,并非因为他自己甘于绝望,而是不忍心于凄凉,人的忧患等不来辉煌的结果,白发书生怎能不流泪呢。杜甫的官没有多大,甚至可以说不算官,但他还是想把自己所学施展施展,无奈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空有一腔热血。他自己如此,追怀别人亦如此,他在《蜀相》中写诸葛武侯祠感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但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这一“空”字写得特妙,使人油然而生惆怅的感物怀人之意。我们回顾历史,如果只是抱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观去审视,那就显得太没人性了。要从人文的角度深入当事者的内心,才能在历史的长空中共鸣。谁愿
  意悲愤地陷入孤独呢?即使孤独能使一颗颗善良的心显得卓越不凡,我也愿意他们不再孤独。没有办法,他们以孤独者的身份走了,要重新提起他们,是一件既骄傲又痛苦的事。他们作品中的人事景情是一两个字能说清的么?昏君暴君,苦民难民,是一个孤独者不能平衡掉的。劳役中“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见草长生。”(林景熙《读秦记》),人半死了,三山的草长得高高的,视而不见。何况孟姜女一家呢?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在审美中杰出了,但这真是我们希望发生和看到的故事么?
  元和六年刘禹锡被罢官,与自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南京时,漫游于这六朝古都。眼见大兴土木的都城已残破,联想到敬宗皇帝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是啊,沧桑巨变,故国已废,繁华已歇。潮来潮去,拍打空城,更显寂寞。如此说来“空”字是对六朝灭亡和国运衰微的感叹,但他的心里还是有所寄托的,希望当朝统治者能有前车之鉴。
  成为空城自然使有爱国精神的人有“黍离”之悲,尤其是征战常使人家破人亡,情魂俱断,悲怆于胸。“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声随寒风在空城飘荡。“空城”渲染出凄凉冷落的气氛,与扬州名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姜夔厌恶战争,李颀也不例外,“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连年征战,许多战士身丧边地,换来的只不过是葡萄移植到中国而已,“空见”写出了拿战士的生命换取虚荣的愤慨。从人道的角度讲,这些诗人的“空”,除了有忧患意识外,更多的具有人情味。平民百姓苦啊,君王贵妃也不例外,“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爱情本没有什么过错,那么多人认为杨贵妃是祸害,但杨贵妃死了,也没有换来唐朝的兴盛。玉颜空死啊,诗人用“空”字来表达世人对人性的戕害。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前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韦庄置身于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来到六朝旧都金陵,徘徊于往昔的政治中心,如今已荒废的台城,自不免怀古伤今,分外惆怅。在春雨霏霏江草长齐无人理弄名城遗址,人听到鸟叫感觉六朝恍惚如梦一般,这主要是从一个“空”字表现出来的,鸟声再好听,但无人理会,可见此地已萧条冷落之极。“空”与后两旬中。的“无情”“依旧”一起,造成了诗人?有情物无情的巨大反差,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那些深情绵邀的诗人,对自己在尘世的感悟,不可谓之不透彻。然而当我们反复吟诵品读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对于人生痛苦的体验,在精神实质上都有不谋而合之处,其中最明显的是有求皆苦。佳人,美景,陨落于无常,除非将时光截流,才能避免无常的惨象。反过来,花开有花开的风情,花残有花残的韵致,只有热爱美幻想美的人,才有闲情写这些带有“空“字的香韵袅袅的诗歌。悲剧性的东西,常能深化人生的内涵,才能升华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