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也需“变变脸”|川剧变脸怎么变的

  新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业设计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以  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怎样才能让设计的作业真正发挥它的效应,是  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
  如何实行优化作业设计,融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发
  展性于一体,改一改孩子们“眼中钉”的形象,使其“变变脸”呢?
  一、千篇一律。忽视个体差异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很少会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往往不管优
  等生、后进生,一律大量练习计算题、应用题,进行大量的考题练习。
  思考:人的十指,长短各异。千篇一律的作业布置单调、乏味、全然
  不管有的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是否能够接受。这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
  作用和个别差异,往往优等生“吃不饱”,觉得做这样死板的作业无聊又
  没趣,而后进生却觉得“吃不了”费劲又费时,累得直把头摇,无奈之下,
  作业出现了拖、抄甚至不做不交。这样,学生的个人潜能怎么能得到发
  挥?据统计,学生的家庭作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大部分学生回家
  都先做英语和语文作业,最后才轮到数学,这说明什么呢?不正说明学
  生都认为数学作业最无趣吗?
  对策:设计闯关型作业。
  要尊重学生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我们可以把作业设
  计成“金字塔”式的闯关型:最高层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
  运用:中间层的题型较最高层要低一层次,而最低层多为比较简单的巩
  固性作业。如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
  业:
  ①在○里填上“>”或“□01  32□30>3253
  这样的作业给学生留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
  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既能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望,
  又兼顾了中差生的接受能力,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
  成功的乐趣。
  另外,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我们还可以把作业分为短期作业和长
  期作业,或由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的时间,教师再酌情定分评价。这
  样一来,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了充分准备的时间,再加上教师的激励
  策略,他们也会“渐入佳境”。
  二、重量轻质,重知识轻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对作业设计不够重视,布置作业过于
  简化。常常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和已经掌握的
  简单知识,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
  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有的教师就让二年级的孩子每天把作
  业做两遍,第一遍在学校做,做完交给教师;第二遍回家做,做完家长检
  查。
  思考:反复进行机械的、单调的作业,含金量极低。这些低效作业压
  在学生身上,增加了学生课堂作业和身心的负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
  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更难以孕育实
  践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常常会惊奇地发现,有的学生因病请假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
  间,他比其他同学少做了许多作业,但成绩却未见下降,有的甚至还会
  因为不甘落后而加倍努力,成绩反而进步不了。这足以说明,以往学生
  所做的无用功较多,低效的作业做与不做区别不大。著名教育专家顾冷
  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
  的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
  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那么,我们是否
  也得一改数学作业的单一机械计算状态,来点有质量、有趣味、有价值
  的创新呢?
  对策: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布
  置作业也是如此,作业的内容、形式、完成的时间、方式等也应由“封闭”
  走向“开放”,让学生从单一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浓厚的作业兴
  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如学习了《东、南、西、北》一课后,可让学生用上“东、南、西、北”各
  说两句话:学了“测量”这一单元后,可让学生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在
  家中测量各家具的长、宽、高及父母的身高,与父母共同长跑,体验1百
  米、1千米的长度;学习“万以内数的加与减”后,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
  出几道不同类型的考题考父母,第二天把作业和日记带到课堂交流。
  三、方便操作,重书面轻口头。
  书面作业,往往是教师作业布置的最爱,因为这类作业便于教师检
  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长久以来,在孩
  子们心目中有一个误区:书面作业是硬任务,看得见,摸得着,要被老师
  批阅的,必须完成;口头作业、游戏作业、动手实践作业不一定能检查出
  来,可做可不做,属于软任务,有的找出种种借口而拒做。教师也一致认
  为口头作业、游戏作业布置以后,效果不佳。因此,要求学生的也就少
  了。如此一来,在学生眼里,难得见面的这类作业也就更算不得作业了。
  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是人类思维品质优
  劣的重要标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深
  刻性。口头表达能力要从小加以培养,而口头作业恰恰是训练这一能力
  的重要途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如老师所望,又符合学生的兴趣,使
  口头作业不至于落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呢?
  对策:我们不妨将以往的口头作业换个方式提出来设计一些趣味
  性的互动型作业。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发现,很多学生轻而易举把答案
  说出来,再一问“你是怎么想的”,个个哑口无言,有的学生脸一红说一
  句:“讲不来”了事。建议让学生回家以给父母上课为训练的平台,小孩
  子往往爱充当小大人,父母的一句“我不会”会让他们热情地讲解,想方
  设法地举例,直到父母点头说“会了”为止,然后由家长用星级制给该同
  学评分定位。为了使自己挣足星,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准备。日子久了,我
  惊喜地发现学生上课越来越认真,思维越来越敏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这个重要环节——作业布置
  中,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时常给数学作业“变变脸”,让数学课堂的延续
  也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智慧成长的工厂,甚至梦想开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