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成长资源高中历史必修一图片_浅议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注重历史基本史实的传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补充展示新资料,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理解问题的素材,建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石;第三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新课标 历史 能力
  
  今年河北省开始在全省推行新课程改革,作为在全国范围内较晚推行新课改的地区,如何进行教学,是许多教师的疑问。总结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教训,我认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历史基本史实的传授。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阐述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所以,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注意基本史实的传授,抛开基本史实历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才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好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补充新资料,拓展新资源,发展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来编排的,涉及历史内容涵盖面广、历史概念多、历史术语,许多知识都只有一句话的结论。而高中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个人阅历还是接受知识的能力方面都还有欠缺。这样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方面就有一定的难度,如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提到“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制。”在解释“郡”、“国”概念后,出示:材料一,《汉书•诸侯王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二,《史记.平淮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引导生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一方面是吸取秦亡教训,认为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巩固统治;一方面是因为汉初的社会现实决定的,疆域辽阔,但是国家财政困难,使中央很难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控制。
  接着出示材料三,《汉书.主父偃传》卷六十四上,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补充讲解这时诸侯王在辖区内拥有任免官吏、铸造钱币、征收赋税、组建军队的权利。说明王国问题已威胁到中央政权。帮助学生认识解决王国问题的必要性。
  最后出示材料四,《贾谊•治安策》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材料五,《汉书.主父偃传》卷六十四上,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使学生了解王国问题解决的根本方法。
  通过以上史料的补充展示,帮助学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把握西汉郡国问题的产生、解决,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重要性,既要发挥地方政权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又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三、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例如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一节讲 “金生玉振”提到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时,我们可以出示以下图片:
  告诉学生: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编钟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
  然后不仅仅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先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还要引导学生从图中感受当时高超青铜冶铸技术、高超的雕塑技术、先进的浇铸抛光工艺;感受先民高雅德审美情趣、对生活美的追求和享受;更要领略当时的礼乐文化乃至当时整个社会文化风貌等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在新时代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为弘扬民族精神而努力学习的豪情壮志。
  
  以上是我对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点浅见拙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还有待于各位同行在今年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体会。
  
  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书局版《史记.平淮书》
  中华书局版《汉书.主父偃传》
  《汉书.贾谊•治安策》
  《汉书•诸侯王表》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必修一》
  文物出版社 《曾侯乙墓》,谭维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