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润与利率的关系【上市商业银行利润、利率关系分析】

  摘要:本文对上市商业银行利润和利率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二者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在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进行分析后发现,利息净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存贷款利差在考察期比较平稳且偏高。商业银行利润水平和同业拆借利率没有关系。
  关键词: 利润 利率 格兰杰检验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大型金融类公司的市值大幅缩水。而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我国的一些银行的市值并没有多大下降,反而在全球大银行市值排名中占据了显赫的位置。根据法国财经新闻社《财经周刊》最新一期的报道,中国三大银行机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跻身前三名,交通银行也位居第十五名,而此前多年占据榜首的美国花旗集团如今的名次却滑出前15名之外。银行市值排名的变化由其股票价格的表现决定,而银行的股票价格的基本面是银行的获利水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状况成为本文分析的出发点。同时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范围上的单一性,主要的业务还是以存贷款为主,而存贷款又与利率水平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考察,早期主要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不同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效率和范围效应。随着成本效率、X-效率研究的诞生,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成本效率、X-效率是影响银行经营业绩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Berger and Humphrey(1994)、Folin(2000)、Ahunbas(2001)、Rime和Stiroh(200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润效率,这方面的开端是Berger, Hancock and Humphrey (1993)应用参数边界法对美国储蓄机构的利润效率进行的实证分析。有关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Ho and Saunder(1981)的两阶段方法;SFA(随机前沿方法)运用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面板数据,主要的有Berger(1995)、Demirguc Kunt andHuizinga (1999)、Ben Naceur and Goaied(2003)等;DEA(数据包络法),主要的有Berger et al. (1997)、De Young and Hasan (1998)、Maudos et al (2002)等。
  (二)国内文献 我国的学者大多采用了国外同行的方法来研究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的研究,学者们大多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应该多元化。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徐收喜等(2009)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变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商业银行利润有关的利率研究大多集中于利差的研究,国内的学者重要有李成(2004)、张彦(2006)、牟怡楠等(2007)。赵旭(2009)从多维视角度量了银行利差,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长期利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利差处于适中偏高的水平,同时找出了影响了利差的一些重要因素。
  二、上市商业银行利润及利率分析
  (一)上市商业银行利润与利率描述 当前在沪深两市上市的银行类公司有14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上市时间也不长,因此把视角首先放到了深发展、民生、浦发、华夏、招商这五家上市银行上,同时这五家银行一般可以看作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佼佼者。选取的指标是各家商业银行季度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选取的时间段是2004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时间宽度为五年又一个季度。通过观察,发现这五家商业银行利润的相关系数很高,尤其是民生、浦发、华夏、招商这四家银行在这期间利润的相关系数都在0.95以上,因此得到这几家银行在分析期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同时还可以发现这家银行的利润总额,是一种有规律的上升趋势,每年第一季度比前期下降,但后三季度比前期都有上升的趋势,因此这几家银行的利润总额都是在不断上升趋势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形,一般把一年期存款利率视作为基准利率,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状况来调整的,因此一年期存款利率可以看作我国利率水平的反应。在2004年到2008年这五年中,央行共进行了十六次基准利率的调整,属于利率调整相对频繁的时期。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期间利率的变化如同一个倒扣的勺子,从2004年到2006年8年利率变化相对很平缓,从2006年到2007年12月利率逐步上升,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上升达64%,而从2007年底到2008年底利率又在一年中下降达84%。从(图1)和(图2)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与我国的基准利率的关系不是十分的明显。
  (二)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分析 根据新的企业财务报表的准则,金融企业的利润总额由以下构成: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支出-营业外支出+影响利润总额的其他项目。我们把分析问题的角度放在了收入上。考虑到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管制上十分严格,因此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营业外的收入很少。利用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利润表的数据进行了证明,时间跨度为2004年到2008年(工商银行缺失2004年和2005年的数据),这些商业银行的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比重的平均数仅为千分之六点三,因此营业外收入可以忽略不及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净收益、汇兑收益和其他营业收入构成。由于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是施行着严格的金融业分业经营,严格管制银行从事其他金融业务,使得银行在赚取手续费及佣金上天然不足,同时虽然银行这几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但人们消费习惯的使然和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等原因也使得银行赚取手续费和佣金远低于利息净收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范围只能是国债,品种上的过于单一使得投资收益决定于央行的国债发行情况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喜好。汇兑收益应该来说是银行一笔稳定的收益,但我国没有建立起外汇的衍生市场,外汇交易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必然介入外国市场,但国际外汇交易经验上的不足,经常使我国银行的外汇交易陷入不利的环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利息净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的营业收入。我们利用2004年到2008年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利息净收入平均占到营业收入的83.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重在分析时间段的前期和规模大的银行还要大。进一步对利息净收入对营业收入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的是2004年至2008年由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首先需要确定面板数据分析的模型选择,本文利用Hansman检验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还是固定效应模型,Hansman统计量是7.94,相应的概率是0.0474,说明在5%的概率下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应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采用F检验决定选用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根据回归的结果,SSEr=2.38E+21,SSEu=1.48E+21,F统计量为2.57,大于F0.05(13.50)=2.31,拒绝原假设,应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考虑到这14家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的差异,本文采用变截距模型,基本模型为:
  在方程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家银行和第t年,OI代表营业收入,II代表利息净收入。固定效应模型分为3种类型,即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和时刻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在2004年至2008年这一分析的时间段内各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息收入都具有上升的趋势,进行时刻固定效应回归所设置的虚拟变量D2004、D2005、D2006、D2007、D2008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因此本文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截面数据的异方差可能存在,采用了截面加权最小二乘法。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没有给出总体回归结果,若有兴趣可向笔者索取。回归估计结果显示,利息净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系数为1.226,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模型截距的总体效应为-1.63E+09,各家银行的截面效应有四家为负数,截距的总体效应和截面效应和中只有四家为正数。根据回归结果,各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是很大的,每增加一元的利息净收入,银行的营业收入将增加1.226元,这点可以通过银行在存贷款业务基础上开展的其他业务收入来理解。因此得出利息净收入是各家银行最主要的营业收入,还具有正的衍生收入的效应。
  三、商业银行利率与利润关系分析
  (一)存贷款利率分析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由营业收入决定,而营业收入又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构成。而利息净收入由银行的存贷款规模、种类,还有各档期的利率决定,把分析问题的视角放在了各档期利率上。1996年6月到200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共进行了19次的利率调整,值得关注的是在1996年6月到2003年12月这7年中只进行了三次调整利率,而在2004年开始进入了利率调整的频繁时期,利率调整共进行了16次之多,尤其是2007年进行了6次利率调整,2008年进行了5次利率调整,这主要是由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引起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每次利率调整时都给出了各档期存贷款利率变化的情况,由于存贷款种类的繁多,本文选取了六个月的存贷款利率、一年的存贷款利率、三年的存贷款利率和五年的存贷款利率进行分析,选取它们的原因是这些档期规模在在总的存贷款中占绝大数,同时也为了统计上的方便。每档期的利率笔者还进行了差额计算得到存贷款的利差,考虑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相匹配,存贷款利差成为了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源泉。下面给出2004年到2008年年底这一时间段,六个月、一年、三年和五年的存贷款利率及其对应利差的图形见(图3)、(图4)、(图5)、(图6)。从上面的图形我们看出各档期存贷款利率的变化趋势是近乎一样的,都呈现出倒扣的勺子形状,因此各档期的利差的变化近乎一条直线,变化的幅度不大。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该组数据的波动比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该组数据的起伏较平缓。利用标准差来衡量各档期存贷款利率和利差的变化程度见(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档期存贷款的利差的波动幅度远小于相对应的存贷款利率的波动幅度,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在近五年中,利率虽然有起伏,但决定银行利润的存贷款利差变化程度较低。同时我们还发现上面各档期存贷款利差的均值在2%到3%之间,尤其是在银行产品中最常见的一年期存贷款的利差最高,达到3,35%的平均值。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稳定且偏高的特征,这一特征将支撑银行利润和利率二者关系不显著的观点。
  (二)商业银行利润与利率因果关系分析 利用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与利率水平的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就说X是Y的(格兰杰)原因;同时还可以反向观察Y是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为此我们需要设定两个变量序列利润和利率,二者皆为时间序列,建立利润是利率的滞后模型和利率是利润的滞后模型:
  c,c1为常数项,Rt,It分别指t时刻的银行利润和利率,αRi,αIi,?茁Ii,?茁Ri分别为相关变量的系数。检验利率It变化是不是利润Rt的原因相当于对方程(1)检验零假设H0:αIi=0(i=1,2,…,k)是否成立,检验利润Rt变化是不是利率It的原因相当于对方程(2)检验零假设H0:?茁Ri=0(i=1,2,…,k)是否成立。上市商业银行利润数据的选择,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变化情况一般是根据每季度公布的利润表而来的,本文考察期只有5年,每年4个季度,数据也只有20个,同时有的上市银行上市时间只有两三年,所需要的财务数据也很难收集,为此本文采取了中信标普行业指数中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代表。选取行业指数作为利润代表的原因是,上市银行的利润水平直接决定着上市银行的股票价格水平,进一步决定着行业指数水平,同时行业的价格指数是对整个行业业绩的反应,避免了分别研究的繁琐。中信标普指数是标准普尔和中信证券的合资公司――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造衡量中国A股市场和境外上市中国股票走势的一系列指数,其中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包含了所有上市商业银行,具有反应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情况的特性,同时和本文研究的对象相一致,因此笔者选取中标商业银行指数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代表。我国利率水平的选择,这里我们要选择的利率是基准利率,也就是决定市场中其他利率的利率。习惯上把一年期存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但是由于它的无规律突变性,很难作为研究的对象。还有可以作为基准利率的是回购利率、央票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但笔者研究发现一个月以下的shibor报价与回购利率水平很接近,一个月至一年期的shibor报价与央票利率很接近,这主要是shibor在报价时主要参考了回购利率和央票利率。笔者选取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我国利率水平的代表,还有如下原因: shibor是当前公认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它能够密切及时的反应市场中的资金供求关系; shibor期限段、资金流量大,及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是市场各参与者最为关注的; shibor在数据上可以很便利的取得。当前shibor的种类有:一天、一周、两周、三周、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六月、九月和一年,共十一个品种。下来汇总了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第一季度shibor各种品种的交易量和在总交易量中的比重见(表2)。根据统计,我们发现期限一天和一周的银行同业拆借交易量占到总交易量的92.7%,因此这两种同业拆借是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我们利用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品种和反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进行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选择的期限是2006年10月9日到2009年3月31日的,由于这两个市场在交易时间上的细微差别,笔者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进行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单位根检验,只有数据在统计上是平稳的才可以进行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本文利用ADF对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品种和中标商业银行指数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前根据上述变量的基本时序图确定这些变量的ADF的基本形式都包含常数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考察的同业拆借利率是相对数,而中标商业银行指数是绝对数,同时中标商业银行指数序列是非平稳序列,因此笔者对其进行了取自然对数后做一阶差分处理,这样经处理的数据我们可以看作为指数的收益率。最后我们对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品种和经过处理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进行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期是1天、7天、14天、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以期更准确的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天的同业拆借我们用字母T表示,一周的同业拆借品种我们用字母W表示,经过处理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我们用字母R表示,如(表4)所示。检验结果显示,对于六个不同的滞后期,都是同时接受零假设“同业拆借利率不是经调整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的原因”和零假设“经调整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不是同业拆借利率的原因”,表明经调整的中标商业银行指数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说明了同业拆借利率没有助于预测(解释) 中标商业银行指数,将同业拆借利率的信息从信息集中去除不会改变对中标商业银行指数的最优预测,同业拆借利率的波动不会引起中标商业银行指数的变化,反之依然。上表没有给出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原因是在所有的滞后期,二者都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
  本文利用2004年到2008年年末的大量数据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和利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的结论有:第一,从简单的统计描述上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与我国基准利率的关系不是十分的明显;第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由营业收入决定,而营业收入又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构成,同时利息净收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每增加一元的利息净收入,银行的营业收入将增加1.226元;第三,在研究的期限内,我国存贷款利率调整相对十分频繁,但在这段时间内利率的起伏,对商业银行利润水平有直接影响的存贷款利差具有稳定且偏高的特征,使得二者的关系不明显;第四,本文选取中标商业银行指数作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代表,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化利率水平的代表,研究二者的因果关系,发现二者没有Granger(格兰杰)因果,也就是二者的波动变化不会对对方有实质上的影响。分析得到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1)经营模式传统、利润结构单一,绝大数的业务局限于存贷款业务,取得的利润严重依赖于利息收入。虽然近年来各家银行积极的推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向非传统业务大力进军,以便取得更为丰富的非利息收入,但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2)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不高。根据通行的观点利差是衡量银行业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偏高的利差体现了银行体系运作效率较低,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创新,但也应该注意到利差水平与一国的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3)政府的管制与庇护。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对于各种存贷款业务执行的利率只能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小浮的调整,因此各档期利率属于管制利率。同时长期的利差的稳定,也体现了政府决策层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扶植与庇护。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的两个变量――利润与利率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本文受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通过重庆上市公司信贷违约状况对当前股票价格合理性的研究”( 项目编号:08JWSK209)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冯鹏熙、龚朴:《利率变动周期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9期。
  [3]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4]陈敬学:《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一个理论框架及其经验证据》,《统计研究》2009年第7期。
  (编辑 梁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