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会计人才培养:兼谈会计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言

  摘要: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教学的合理设置是非常关键。本文阐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核心思想,明确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定位,提出应将实践教学与会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划紧密融合起来,有效推进会计学科建设,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框架 会计学科建设 资源配置
  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概念实践就是将学科理论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为了使得学科理论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在高校教学环节中,增设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在更大程度上将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就是将会计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会计学科基于其内在的学科特殊性,本身就是一项人类进行经济管理的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都是来源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是具体实践活动规律的深入探究和总结,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经验的科学总结。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了解会计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在理解会计学基本框架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在日常的高校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必要将实践环节引入到会计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对于提高和强化学生运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具体会计问题的能力,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要求。
  (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特征会计学科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具体实践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一门基与实践经验总结的规律科学。从总体上而言,所有学科的实践教学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将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知识模拟应用到具体的会计实际业务处理中,这一特征称之为仿真性,因此实践教学又称之为仿真教学。虽然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实践具有较多的相同性和类似性,但由于会计学科又具有相对的学科特性,因此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有其相对的特殊性。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是将会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模拟应用到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是理论回归实践的一个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是认识的升华和知识的第二次飞跃,在指导具体会计实践的同时,将会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和检测,优化现有的知识体系,并将会创造更多的有价值的新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将会计理论知识模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相长的一个递进。会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实践教学紧密依赖于会计基础理论。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不是漫无目的的,都必须依赖一定的规律和科学基础。只有具备这样的特征,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称之为科学的实践活动;否则,只能称之为模仿或探索活动。会计实践教学更是如此,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必须基本掌握相关会计学科知识的内容和基本的业务处理原理。这个要求意味着,要有效开展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就必须强化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相应模块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明确理论知识在实际业务处理中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知行统一。
  (2)会计实践教学是综合训练系统。会计是一项有效管理经济资源的经济活动,它从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到应用专业的会计方法对具体的会计要素进行相应的会计计量,再到应用复式记账法对各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记录,最后在通过规范的披露格式和标准对一定时期和时点的经济运行信息报告给相关利益主题,因此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活动。与此相对应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会计实践教学过程,涵盖了初始账簿的设置、基本资料的整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依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总账和明细账、根据各会计科目的业务发生状况编制相应的会计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相应的总账和明细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应的报表附注,这是一个全面的的系统工程,可以将相关基础理论紧密集合在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会计实践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连。会计实践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其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会计业务处理具有连续性,比如填制和审核凭证与其后的业务处理过程密不可分,是后续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的原始依据。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均衡掌握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要将各环节的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处理中,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有一个系统化、全面的深刻认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系统观念,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原理。
  (4)实践过程需要发挥团队功效。基于会计学科实践的系统性,需要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均衡地、系统地、全面的掌握会计学科理论知识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进行相应的系统组合形成相应的团队。这种以团队形式进行的会计模拟实训能够将基础理论按实际掌握水平结合起来,运用到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还是相互学习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学科理论知识。
  (5)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客观评价基准。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模拟和仿真,可以说是一个最大似然地与社会实践相趋同。模拟实践的过程,并不是没有评价基础。同样,会计是务实的,对于会计实践教学也是要有一整套客观评价的基准。不但从实践效果和模拟仿真的本质要求需要建立评价基准,同时会计实践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常规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身就要求有配套的质量评价标准。从上述两个角度而言,确实需要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从质量控制层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实践评价标准而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基准更具客观性和公平性,因其最高评价基准就是实际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则和规范。
  (6)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效性较强。会计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产物,其产生与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紧密关联。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对会计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会计需要及时更新相应的理论知识结构,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会计学科的发展史来看,我国经历了结绳记事的远古会计,发展到农业记帐员的古代会计,再到四柱账、龙门账的封建时代会计,再到以复式记账法的近代会计,以至即将普及的中国流簿记法,这些都说明了会计的发展变化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保持亦步亦趋的态势。从杂乱的模糊记账,到会计制度,再到两度修订的会计准则,无一不反映了会计在发展。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的课程教学思想、教学计划,都要与会计业务实际发展水平保持一致,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是其他所较少具备的一个典型特征。
  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会计实践教学与其他学科比较,在实践基础、各子环节的关联程度、团队合作、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计划的时效性和变更频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学科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开展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应当要从其他学科特性出发,认真研究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本质,探求会计实践教学的规律,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实践形式和评价标准,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框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从这几个会计学科学科实践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得知会计学科实践教学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三)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项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中间枢纽,起到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会计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备日常教学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引导、内容讲解、答疑解惑等作用,同时又是联系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活动而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因此其在学科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又具有较多的特殊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的应用。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和源泉,离开理论知识的实践就是“空中楼阁”,也是没有较大的实质性意义的。为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中有机地融合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以求效能最大化。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可以较好地整合会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会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基本素养。通过这样一种耦合机制,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应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解决会计实务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
  (2)提升专业素养。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的训练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具备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会计学科实训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其他能力的支撑,从高校实践教学运行的情况看,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上述能力的提升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通过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为日后就业提供较好的能力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凝聚团队合作能力。透视人类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群体性的活动,是集体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需要群策群力方能实现一个共同性的目标。为了实现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的共同性的目标,单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发挥集体的力量,整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在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中更需要这样一种积极配合的精神,加之会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群体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实践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凝聚团队的力量为共同目标努力,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最大极限地实现个人价值。
  (4)前置社会适应能力。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在最大程度上模拟或仿真会计业务的实际处理流程。在高等学科的计划中要增设实践教学模块,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未来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是正式从事财会实务工作前在学校所进行的一场规格较高的真实演练。在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今天,有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从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向迈进社会的实践应用顺利平稳过渡,这是高等学校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5)凸显全面知识能力架构。传统的会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实践操作能力非常弱不能顺利有效地从事财会实务工作。进入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打造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做出调整。引入实践教学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架构,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更为全面,凸显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综上所述,会计学科实践在强化理论知识应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凝聚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前置社会适应能力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方面,具有较多的重要功效。不但提到了以练代教、以练促学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科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的积极的促进意义。接下来,将从实践教学的运行现状加以分析,剖析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总体运行质量并就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探求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内在规律,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寻求解决方案。
  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方向
  (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实践教学的核心在于强化技能的训练,而技能的训练缺乏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得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整体的实践教学规划。由于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引入本科阶段教育框架中时间较短,真正得到重视是近几年的事情,主要是为了应对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现实。因此具有一定的“应急式”教育性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果一门课程或学科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则不能持久,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现实中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是临时的计划较多,真正制定本科阶段所有环节实践教学计划的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老师尚未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认清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需要及时更新这种教育理念。
  (2)未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作为一门教育科学,应当设置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实践显示,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非常欢迎,投入的经历非常多,但对老师给予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多的抱怨或不满意。很多人认为各个任教老师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日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基于从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应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检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从进一步改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实践操作标准体系不完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对于实践操作标准,虽然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不少地方提及,但提及地较为粗糙,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学生不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存在较多的困惑。急切希望有一个详细、规范的实践操作标准,可以作为参照,真正从实践标准中获得较高模拟度的实践训练成效。
  (4)实践师资普遍缺乏,亟待培养复合型师资。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起到指导、启迪的作用。由于特殊的背景因素所限,目前高等院校的师资,主要是从高校直接毕业后到高校任教的研究生,这些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相当缺乏,因此,在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这就决定了不可能仅仅是简单地用课堂模拟现实,也不是简单地将实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员请进学校,传授示范操作经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师资,这项工作很紧迫,也是相当重要,但目前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方向根据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当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理清会计学科实践的内在运行机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升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
  (1)会计学课程设置体现应实践教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整体,教育理念要融合到实践教学体系中。首先会反映在教学课程体系中。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较好地体现实践的特色,不能仅仅是两个实践教学就可以了,而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实践环节,包括基础课程中,亦应如此。在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应给予较大权重的学分,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学术竞赛活动中,也应给予实践类的竞赛更好的政策支持。
  (2)以实践教学作为会计学科学科建设的载体。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单位,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突出应用型,厚基础、宽口径应是其人才竞争优势,这是与理论教学型人才培养单位的根本区别所在。应当以此优势有契机,推动会计学科建设,包括实践教材建设,实践类精品课程群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机构设置等等,扩大学科建设的范围和层次,从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别上有所突破,以科学发展观规范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培养一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批高水准的复合型师资。在教学资源上应当优先配置实践教学的师资,让理论支持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践课程主讲教师,建立首席教师制、责任教师制,发挥优势资源的多维效应,对于年轻教师应当强化实践环节的培养训练,并与基层联合培养实践师资。
  (4)以会计实践教学为基础,强化职业教育。实践的目的,最终是使学生掌握较好的应用技能,能够更好地胜任职业的后续工作。因此,在实践教学一开始的时候,就应当强化职业教育的观念,引入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职业素养的要求,职业要求的素质、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现实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实务中应当要求的技能、知识等等,为日后就业打下练好的基础。
  三、基于学科内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构建基于学科集群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实,应当在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固定下来,形成一整套的教学计划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学分数、开课时间、师资配置、教学资源配置、教学大纲、实践教材、实践案例、实践评价标准体系等等,与正常的理论教学课程形成同等的地位。
  (二)引入职业教育理念,推行职前集训为了更好地与职业教育相衔接,从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灌输职业教育的理念,使学生逐步了解到日后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引入相应职业教育考试,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重构基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框架 考虑到新时期社会对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社会需求的这一重要转型,需要对原有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规格进行适当的修订。构建基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框架,从培养目标着手不再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水平,制定适应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培养方案。为了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新人才培养框架中应当强化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比例,课程设置更多的应当偏向与会计实务课程,同时应当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精神塑造,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框架,优化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开发基于学科特色和能力培养的学科资源与课程,全力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会计学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实践教体的主体,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环节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一方面是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和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复合型“双师型”的实践师资。实践师资的培养应当从两个层次着手:校内师资培养和校外师资培养,即对本校的教师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安排青年教师在从事正式的教学工作之前,应先在企业或其他实践单位接受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弥补自身在实践环节的不足或薄弱之处;对校外师资的培养,主要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外现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的人士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到实践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同时,又对校内的教师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
  (五)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与会计学科建设应当和谐发展 实践教学是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分支,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指导下,办学要形成特色,实践教学应当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科建设为主导,强化会计理论教学,科学统筹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从而推动会计学科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真正落实培养高级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 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有效配合与支持。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教学系统,同样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为了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健康、有序进行,需要构建一整套实践教学支持体系。这个支持应当包括师资培养的支持体系,教学资源建设支持体系、课程(学科)建设支持体系等。从实践教学运行的各个方面综合保障实践教学有效进行,为实践教学的正常有效开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辛国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经济师》2010年第5期。
  [2]于国旺:《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1期。
  (编辑 虹云)
  (上接第110页)
  的变化,反之依然。上表没有给出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原因是在所有的滞后期,二者都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
  本文利用2004年到2008年年末的大量数据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和利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的结论有:第一,从简单的统计描述上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与我国基准利率的关系不是十分的明显;第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由营业收入决定,而营业收入又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构成,同时利息净收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每增加一元的利息净收入,银行的营业收入将增加1.226元;第三,在研究的期限内,我国存贷款利率调整相对十分频繁,但在这段时间内利率的起伏,对商业银行利润水平有直接影响的存贷款利差具有稳定且偏高的特征,使得二者的关系不明显;第四,本文选取中标商业银行指数作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代表,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化利率水平的代表,研究二者的因果关系,发现二者没有Granger(格兰杰)因果,也就是二者的波动变化不会对对方有实质上的影响。分析得到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1)经营模式传统、利润结构单一,绝大数的业务局限于存贷款业务,取得的利润严重依赖于利息收入。虽然近年来各家银行积极的推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向非传统业务大力进军,以便取得更为丰富的非利息收入,但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2)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不高。根据通行的观点利差是衡量银行业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偏高的利差体现了银行体系运作效率较低,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创新,但也应该注意到利差水平与一国的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3)政府的管制与庇护。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对于各种存贷款业务执行的利率只能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小浮的调整,因此各档期利率属于管制利率。同时长期的利差的稳定,也体现了政府决策层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扶植与庇护。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的两个变量――利润与利率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本文受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通过重庆上市公司信贷违约状况对当前股票价格合理性的研究”( 项目编号:08JWSK209)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冯鹏熙、龚朴:《利率变动周期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9期。
  [3]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4]陈敬学:《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一个理论框架及其经验证据》,《统计研究》2009年第7期。
  (编辑 梁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