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入门的三大“法宝”】

  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第一个目标,如何使学生高高兴兴写作文,轻轻松松步入作文的殿堂,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激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起步阶段习作入门的三大“法宝”:
  
  一、看中写
  
  夸美纽斯说:“一切事物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写作也是如此,目无所见,耳无所闻,何谈写作?即使写出文章来,也只能是套话、空话、假话,毫无朝气。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我经常把实物带到课堂上,如小动物中的绿毛龟、小白兔、小鸡、小鸟;静物中的台灯、玩具、瓷马、闹钟;植物中的菊花、紫薇花、毛竹等。总之,要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我就把学生带到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春面不寒杨柳风”,夏天的“赤日炎炎似火焰”,秋天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由于这是学生的亲眼所见,他们就不愁“无米下锅”,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意境。
  
  二、玩中写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情感,因此,可在作文前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积极参与。如写一次游戏,我事先并没有告诉学生要写作文,而是组织大家玩“贴鼻子”的游戏,孩子们玩得开开心心,热热闹闹,游戏结束后,我乘机告诉学生:刚才的游戏非常有趣,请大家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你的爸爸妈妈分享你的快乐,好吗?由于这是他们刚刚玩过的游戏,记忆比较清晰,写起来自然不会东拼西凑,草草了事。
  
  三、做中写
  
  陶行知老先生早就强调“做中学”,作文也要“做中写”,不亲手做一做,就不会感同身受,与其“临渊羡鱼”,不如“结网捕鱼”,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愿意参与课内外活动,活动之后再让学生写作,他们会感到轻松。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去调查、参观、采访、实验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粘贴画、不倒翁、捏泥人等手工制作,还可以让学生参加爬山、游泳、滑冰、郊游等活动。同时,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如打扫卫生、洗衣服、生豆芽、做饭等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一边做,一边写,兴趣盎然。
  毋庸质疑,学生在教室里闭门造驹,是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作文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掌握了以上三大“法宝”,学生就会在这条习作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