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几点做法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2期上有关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文章后,我感触颇深。我市属于山区,农村学校占相当大的比例,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中也存在许多不平等的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平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随着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比例已经达到70%以上。这些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他们难以像父母那样给孩子提供正常的家庭教育。
  第二,成熟师资的不平等。我市的教师入职后都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3年以后才有资格参加考调,这样从表面上看充实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但也造成了新的不平等:把农村学校当成了实习课堂,当成了练兵场,成熟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考调走,差一点的就留下,人为地又拉大了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同时,在我市的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也没有计算机设备,不可能开设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这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了新的不平等。
  第三,教师与学生比例配置的不平等。农村学校班级人数较少,教师配置也较少,特别是小学往往是一个教师包班教学。城区学生相对集中,同一年级有几个班,实行分科教学,教师有精力去研究某一学科领域的教学,这样造成了教学质量的差异。
  这些不平等已成为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影响农村教育优质发展的障碍。鉴于此,我市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
  1、努力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1)强化片区联教制度。全市分学科、分年龄段划分联合教育教学研究组,根据优中差相互搭配的原则,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全市财政按每生每年80元的标准将培训费拨至学校,每位教师每年参加片区及以上的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至少3次。
  (2)新课改讲师团送教下乡。新课改讲师团由名师及其他骨干教师组成,每年在各个农村学校巡回讲学献课两次以上,一方面促使讲师团教师继续提高,另一方面给其他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
  (3)建立教师定期交流与对口支教制度。农村中心校教师与村小教师每3年交换1次,教师津贴、课时完全相同。每1名城区学校教师联系1名农村学校教师,同年级教师结对同年级教师,每月至少1次到农村学校讲课或辅导农村学校教师上课,实现教案、课件等资源的共享,捆绑评价。同时吸引部分热爱农村教育的名师到农村支教,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指导,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2、提高农村教学班的师生配置比例
  原来1个教学班配备1名教师,现在两个教学班配备3名教师,平均1个教学班比原来多配备半个教师。
  3、创办“留守学生之家”学校
  我市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办起了高质量的全托寄宿制学校,由资产较为雄厚又热爱教育的民营教育家创办。政府派出部分优秀教师,实现民办公助,学校适当收取一部分管理费、生活费,一般的家庭都能支付得起。现在学校的办学效益、办学质量都较好,学校已成为留守孩子学习的乐园。
  
  编辑:于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