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宅凶杀案 余秋雨老宅变“故居”的醉翁之意

  媒体的记者1日从桥头镇文化站获悉,经过他们的修缮,目前老宅内的陈设已经完全恢复了余秋雨小时候的样子。文化站正在努力,争取最近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9月3日《青年报》)
  
  余秋雨先生是当今的文化名人,这一点不假。在我国,将文化名人的老宅子称为故居并作为文物加以保护的也不少,比如老舍,比如鲁迅。但据我所知,这些都是在名人们逝世之后才有的事情啊。俗话说“盖棺定论”嘛,历史需要积淀,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只有在他走完人生旅程之后,才能得出最客观真实公正的结论。而余秋雨先生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桥头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们着的哪门子急啊?
  其实,依我看桥头镇将余秋雨老宅变“故居”是有着不言而喻的醉翁之意的,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个“利”字。还是想沾点名人的“光”捞点银子花花而已。
  如今这社会,无论好事坏事,只要和名人扯上了关系,名利和金钱就会滚滚而来。于是,人们纷纷挖空心思和名人套近乎,这里说是西门庆的故乡,那里说发现了潘金莲的后代,甚至还有人宣布找到了孙悟空的坟墓,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目的就是要引起上级的注意和人们的眼球,争取上级的拨款和吸引看稀奇的人们来消费:四面八方的人一来,这“经济”不就搞上去了吗?钞票有了,政绩也有了,多好的事情啊。人家是削尖了脑袋钻到死人堆里去和名人拉关系,连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不放过,有时很难让人信服,难免会留下话柄,贻笑大方。可桥头镇就不同了,什么都是现成的。文化名人有名有姓,全国闻名,其老家在桥头镇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名人”不傍上多可惜啊。一旦将老宅子变成了“故居”,文化味儿就浓了,“价值”也上去了,向上面要钱也有名头了。到时候,桥头镇也要成为文化名镇了,全国、全世界该有多少人来到桥头镇参观游览啊,钞票那是哗哗的。
  借余秋雨先生的名头发展当地经济,只要秋雨先生没意见,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将余秋雨老宅变“故居”这回事,实在是急不来的啊。有那时间和精力,多为当地老百姓干点实事吧!要搭这个花架子,请耐心地等等,再等等!
  
   (选自中华杂文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