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农牧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民族地区农牧区学校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此外,学校绿化、美化等软环境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怎样营造一个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关乎一个学校长远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水平的高度,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是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条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强化管理,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使队伍得以更好的形成合力、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发挥作用。
  
  二、加强规划准确定位
  
  要保障民族地区农牧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一定要立足本民族、本地区和各学校软、硬件等各方面基础及文化发育程度、社会发展现状的实际,立足长远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准确定位,做好校园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要充分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硬件条件和文化、社会发展等软件要素,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协调、健康、顺利地发展并促使校园文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一事实上要与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有民族特色,要以发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比如格萨尔王正直、勇敢的品德,阿克登巴诙谐、幽默的气质,以及阿热愣巴诚实、善良的品格等都是民族文化很好的资源。
  还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精神,要学会古今优秀文化相结合、中外优秀文化相结合、各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要不拘一格,要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校园文化建设。
  
  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校“三风”建设为核心
  
  良好的学校校风、优质的教学教风以及刻苦、勤奋、好学、善学的学风,应当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一个学校从建校到发展状大的历史过程,也就应当是这个学校追求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历史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各自学校的思想观念、办学理念,并不断传承下去成为传统,这样才能达到校园文化建设最终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校园文化建设才不会走过场、走形式、才不会成为“花架子”工程。
  
  四、社会、学校、家长齐参与共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更加广泛的整合文化和教育资源,形成以大文化促大教育,首先,学校应当发挥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发现并培养本校人才,结合有力的措施,积极发挥社会和家长的作用,以净化家庭育人小环境来净化社会育人的大环境。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与课改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理念要新,在新的校园文化理念地指导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调整课内学科教学课程计划,将国家规定的课内学科教学课程与校园文化活动,如:兴趣小组活动、科技小组活动、文艺小组活动、体育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特殊日子举办的纪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多组织一些学生可以自我展示和自我创造的活动,让学生的才世和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要树立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问题,它更是一种充满文化的、艺术的活动。
  总之,民族地区农牧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本地区、本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劣势,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