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端午弄丢了】 别把最疼爱你的人弄丢了什么歌

  两千年之前的纵身一跃,生命的步伐永远定格在那悲壮的一刻。   两千年之前的豪情悲歌,成为了至今无法逾越的历史绝响。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当粽子端上了韩国人餐桌的时候,当邻邦欲将端午节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有人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是谁把端午节弄丢了?是谁?到底是谁那么缺德?就在人们为端午的版权之失而喋喋不休以致痛心疾首的时候,答案渐渐浮出水面……
  在这个痞子蔡、郭敬明“执政”的时代,“四大名著”被罢了官,祥子推着车被流放到了特价书店,祥林嫂至今还被关在语文课本里劳动改造……在这个网络小说、“韩流”横行的时代,许许多多文化经典,不得不打上“中学生必读书目”的印章,才能在书架上勉强维持生计。无奈啊!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国,看书的人、买书的人却最少?浩如烟海、灿若群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我们这一辈人的手里时为何却贬了值?长期以来,我们青少年接触的传统文化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学习古典文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地为了充实自己的学识而学,以至于到考试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论语》是记载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是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的儒家学派的经典;在吃粽子的时候才知道,远在两千年前,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心怀苍生,以身殉国。
  如今,韩剧《大长今》风靡全国,抛开故事情节不说,单是那一盘盘丰盛的美味佳肴,就勾走了我们几万万中国人的灵魂。难道中国的饭菜就比韩国的差吗?未必。我妈看了《大长今》后说:“韩国人真是有问题,光吃饭就拍这么多集。”请不要小看吃饭,韩国人能把勾心斗角的宫廷之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通过吃饭这么细微的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把本国的历史文化烩成一盘传统文化的佳肴,足见其功力深厚。
  美国人拍的《花木兰》引得电影院里人头攒动,中国人拍的《宝莲灯》放映时却是门可罗雀。美国人拍的《末代皇帝》获奥斯卡大奖,中国人拍的《十里埋伏》却一无所获。同样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题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从有史料记载开始计算,中国的文化历史是韩国的几倍长、美国的几十倍长,可为什么中国的文化题材,却只在外国人的手里大红大紫呢?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就像狠心的继母对待非亲生的孩子,挥着鞭子活生生地将他赶到别人的怀抱,要是屈原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他很可能会为了国家的文化衰退而自尽。
  醒醒吧,当代的青年,不要依偎在情人节的怀抱中而把七夕节置于脑后,不要痴迷于哈里・波特的魔法而把孙悟空流放。要知道,你的头发可以染成五颜六色,但你的黄皮肤却已经注定,身为华夏子孙,就应该让巨龙的血脉涌流在心中!
  (指导教师 陈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