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强化生态环保意识 增强农民环保意识,提升农村生态文化

  生态农业表现在农业结构上就是农牧结合、牧渔结合、林农牧渔结合、果牧渔结合的生产体系,以及种植上的水、旱轮作、间种等,其目的是建立具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现生态文化共赢,构建健康和谐农村。
  加快农业技术转型,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依靠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目前,我国存在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所以,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力争实现五个“加快”。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快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稳定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级应用;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文化是关键,技术人才是根本,农业文化教育是基础,要使广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就要从教育文化上去改变目前农民文化素质基本较低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依法普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加强对农民进行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调节生产结构的能力,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与有关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适时适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培训班,增加农业生产与农业教育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走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建立农村文化信息平台,增强农民生态环境意识
  调查显示,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中,农民最关注村容整洁的仅占5.4%,而关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四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45%,37.9%,5.6%,6.2%。这种不合理的比例表现在:首先,自然生态利益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肯定要破坏一定的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种植、产品加工来获得生活的需要,然而,由于没有政府的有效指导,目前很多地方沿习传统的经济生产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只看到短期经济效益,大量消耗环境资源,甚至滥砍滥伐,很大程度破坏了可以保护的生态环境。其次,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构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使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活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就要从全局出发,从环境入手,结合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文化建设为主导,在乡镇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信息平台,让农民通过信息平台共享到更多农业知识,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生态保护的相关信息,更好地、合理地发展生产,利用好环境资源,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环保能力
  农业科技是软实力。一方面,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创造条件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推向农业市场生产的前沿,使龙头企业成为吸纳科技人才、开发高新技术、推广转化技术成果的领头羊、示范者。同时,增加对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民间资本向农业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培养新型农民,“要致富,学技术”,使人心所向,鼓励学农的大中专毕业生献身现代农业,解决农业推广中的人才断层问题,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优化和完善生态农业机制,要在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划分农业生态经济区,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中心,搞好区域综合开发和综合发展规划,协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而且,要从地区实际出发,切实实行农、林、渔,乡镇企业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互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人类使用的能源近90%是石油、天然气和煤,这些燃料的形成过程需要亿万年,是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在农村,秸秆等生物质能源仍是主要的生活能源,这种用能结构既破坏了森林植被,恶化了环境状况,又加剧了化石能源供求紧张状况,相应增加了农民负担。第二,农村地区的人畜粪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污染农民生活环境,常导致农村疫病流行,传染病多发,这些都制约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另外,农家炊烟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农村地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农村燃料和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已成为巩固我国农村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和开发可再生资源非常迫切。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建设小型水电站,安装省柴节煤炉灶、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及进行改圈、改厕、改厨工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新农村建设是“十五期间”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据统计,全国生态农业县已达300个,覆盖面积3亿亩,使用沼气农户4000万,全国农、田林网控制面积5.1亿亩。我们应该着眼长远,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