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推进学生的探究和创造力] 合作探究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上的运用

  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中如何推进学习主体的探究和创造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问题的价值性,学习主体的深度参与和自主能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探究;创造;价值性;深度参与;自主能动性;组织性;引导性
  又一轮的综合模拟测试结束了,掩卷深思,总体觉得学生在现代文阅读答卷方面存在着许多缺撼,要么答案扣题不紧,要么搬抄原文语句,不会概括,更有甚者东拉西扯一大堆,竟没一句答中要点……总之,阅读质量不高,分数自然上不去。
  随着新课标的广泛推行,如何提高学习主体的阅读质量,成为语文教师急需钻研的课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分析来看,“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是与“识记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相对而言的。在阅读文本中进行阅读的探究和创造,必须以识记理解为基础,否则,探究和创造只能是空话。要有高质量的阅读能力,不能只是停留于浮浅的识记理解,它需要阅读学生的主动介入,对文本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走出阅读学习中的困境,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根据近几年我对阅读教学的揣摩,我认为要推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如下四个原则。
  1.阅读教学中注意问题的价值性
  探究性阅读应该是从问题的质疑开始的,可以说问题是探究动力的助跑器。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既是为了发现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答问题,学生在问题——解答——新问题——新解答中不断获得阅读信息,从而锻炼阅读能力。阅读中,问题的提出可以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也可以是阅读主体(学生)。当然,我提倡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质疑,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不加分辨地一味地赞扬学生的疑问精神,而要注意阅读问题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阅读时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为了哗众取宠,而导致问题偏离文本的精神内涵。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改课朱自清的《背影》,有位学生提出质疑:“父亲横穿铁路违反了交通规则,他没有安全意识,他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师赞扬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我却觉得不妥,教师忽略了问题的价值性,而让学生撞入了探究文本的误区,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内涵。长此下去,语文阅读教学会导致抛弃文本精神内涵的错误倾向,这是不可取的。
  2.阅读教学中注意主体的深度参与
  探究问题是阅读主体的独立阅读行为,阅读主体要反复地阅读文本,开展主体与文本的个性化对话。主体进行深度参与,要注意过程和方法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情感的相互融合,能力与态度的有效配合。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浮浅性的参与阅读,多表现为听讲、回答、记录、答题,而忽略了深度参与中主体的主动表现行为,诸如深思、讨论、合作、解疑、拓展、创新等等。反对教师教学中的错误倾向: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只教知识,忽略能力。要知道,阅读过程才是主体深度参与的最佳体现。
  3.阅读教学中注意阅读主体的自主能动性
  开展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活动,学生强烈的阅读需求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面对文本,学生如果表现出愿意阅读,喜欢阅读的心理需求,那么,这次阅读就会是一次充满强烈求知欲的探究和创造。探究和创造的阅读往往从多角度研读文本的意义,充分利用文本语句的引申义和比喻义,进行自主能动性的阅读。学生能不断地从自身生活经历在文本中感悟、创新,从而获得不同于前人或他人的独特感受和新颖的结论。有时,学生读出的是没有“创新”意义的结论,但这种自主能动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创造价值,而创造的成功感、兴奋感又成为新探索、新创造的巨大动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阅读过程与方法同时得到注重,阅读动力与阅读能力同时获得提升的阅读方式,必然表现为高质量的阅读。
  4.阅读教学中注意教师的组织性和引导性
  现在,一部分教师受新课标的影响让语文阅读走向极端,片面地认为课堂应完全还原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多说,探究性阅读并不排斥教师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主体筛选问题,合理地排列问题,并且要善于抓住契机,在适当的时机将文本引向深入,从而提升主体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曾经听了一节资深老教师的课:改示范课奥楚蔑洛夫的《生命的意义》。涉世不深的学生对生命的内涵茫然不懂,无法对文本进行探究。这位教师先撇开文本,给学生讲了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藩子涵的父母在缆车坠地的瞬间用双手托起一个幼小的生命,而自己却双双殒命。紧接着又用多媒体播放了韩红依此改编的歌曲《天亮了》。学生听后肃穆一片,有感情地进入了对文本精神内涵的探讨。这就是在新课标下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的成功范例,对我启示颇深。
  新课标阅读教学中,为了推进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教师应该丢开教案、教参对自己思维的桎梏,首先自己先学会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平时注意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学习态度,从点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和创造力,有效组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7-8期
  [2]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