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什么

  教育作为消除贫困、愚昧的一种主要手段,需要关注人的生存、人的价值、人的情感与自由,更需要关注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就是关注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而历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课程为实施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得到普遍认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在得到体现,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内容本身富含人文精神,历史研究的主体是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重大社会活动,而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人创造了历史,是人推动历史的发展,有了人的进步,才有了社会的进步。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他处的那个时代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古希腊文明在那个时代达到了极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事例证明:凡是认识到人的力量,以人为本的国家就能走向富强;反之,泯灭人性的存在、蔑视人的力量的时代终会被历史吞没。因此,历史课程为实施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历史教育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受特殊的历史背景及高考“指挥棒”等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我国现代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强烈的功利主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重视传授和管束,忽视学生对学习的体验、感悟,压抑富有个性的学习,忽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的培养。这就必然使学生缺失人文精神,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历史的教育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历史眼光教育。
  历史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说:“教育要培育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包含着极富理性的人类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仰、观念、精神、智慧和能力上。历史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支柱。
  人们的具体理想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必须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即要尽可能地符合实际,否则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空想。要树立符合实际的理想,需要了解现实社会对各方面人才和事业的需要,但同时也需要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去确立自己的理想。把眼前的急功近利的目标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总归是要破灭的。
  历史眼光教育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和心胸。历史眼光要求人们把历史看作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前进向上的过程。一个人的历史眼光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历史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三、历史教学中体现了人文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入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的创新。
  历史事实可以作为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例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创造性地提出“皇帝”一词,并沿用了数千年;他统一的度量衡、货币成为后代商品交换的标准;他修筑的长城成为数千年来中国人抵御外辱的重要手段。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就是对孔子等先秦儒家思想的改进与创新;宋明理学又是对汉唐以来儒学的创新。即使在同一朝代同一时期也分不同的学术派别,各学派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特色,展示着自己的创新。
  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一个角度评价历史人物。这同样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但不同的角度却有同一标准,那就是历史事实。如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评价,如果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荒淫无道的君王;从文学家的角度来看,他却是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从社会学家的角度来看,他又是中国“小脚”制度的始作俑者。不同的时代对历史人物有不同的评价,例如岳飞,今天我们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但在当时——一个非常推崇“内圣”的时代,他却被一些人指责为急功近利。不同的角度最终会形成不同的结论,这都体现着学生的个性自由,有利于创新教育。
  从研究性学习来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主题的选定来学习同一阶段的历史。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的塑造。例如讲述秦汉历史,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喜欢政治风云的变幻,他可以从秦灭六国入手,探索秦建立的政治机制以及以秦巩固国家机器的措施,直到秦的灭亡、汉的建立。有的学生喜欢外交风云,他可以从秦的“远交近攻”立题,研究到楚汉战争中刘邦收买人心,再到西汉的“和亲政策”。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军事,那么可以以秦国大将蒙恬为突破口看看秦灭六国时的宏大场面,探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及四面楚歌的困境。或许还有学生喜欢社会生活,那么可以从秦汉饮食、服饰入手到张骞通西域后习俗的改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觉可以立出不同的课题,他们都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带上自己的个性,每段历史的掌握都有个人的见解。在研究自己选定的课题的同时,他们也完成了这一段历史内容的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进行基础的历史知识教育,更要关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体验、适应、参与社会,学会辩证地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人物,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社会情感,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