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_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探索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那么,应当如何在数学课堂营造探究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富于现实,用于现实。”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本中的知识,数学教学远离生活,过于理性化,造成学生只会做课本中的题目。其实,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的数学表象。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解答“35-17+19”时,可模拟乘坐公共汽车上下车的情景,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情景化。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一辆车有35个座位,正好坐满了,到A站时,有17人下车,19人上车。这样上车人中有17人能坐到座位,还有2个人就只好站着,这样坐着和站着的人一共有35+2=37(人)。把计算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便于学生迁移,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又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我为学生提供了这么一道题:学校图书馆的地面长9米6分米,宽5米4分米,准备铺上正方形的地板砖。请你到建材市场选购地板砖,要选购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才能铺设得既整齐又省工省料呢?通过解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鼓励合作交流,体验探索乐趣
  合作交流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在合作中他们平等地参与,每个学生都在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假设、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同时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了质疑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在优生的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帮助他人的喜悦;中等生则在他人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果子”。每个学生都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角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习惯,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更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实践操作包括了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这种活动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反映其内部思维的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耳听口说”式单一的学习方式,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获取知识。
  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组,课堂上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讨论,最终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真正当了一回小创造者。
  四、引导求异创新,挖掘探索潜能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活动已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教育问题,“为创造而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攻目标。求异思维能使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操纵者为组织者,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潜能,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提供更多的钻研和尝试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给你一个硬币,请你找出它的圆心,画出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启发学生自己选择多种工具,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结果学生设计了多种令人惊喜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条线段就是它的直径,直径的中心点就是圆心;有的把硬币放在直尺的边沿上,再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在硬币的两边一夹,把硬币跟两边的三角板的两个触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是它的直径,再找出中心就是圆心;有的先用笔把硬币的轮廓画下来,再剪成一个圆,再对折,既能找出它的圆心又能找出它的直径,用尺子就可以量出直径的长度;有的先在硬币的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再画出正方形的对角线找出圆心,通过圆心画出直径,最后用尺子量出直径长度。通过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运用多种测量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落实,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主体。教师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