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对教师的评价 [校长要善听教师的“牢骚”]

  在执行力建设大行其道的今天,学校领导都喜欢高度的执行力甚至是绝对的执行力,而不喜欢教师在工作中有异议、有疑问、发牢骚,喜欢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严格执行,而不喜欢疑问满肚、牢骚满腹、想法甚多的教师。可是,校长是否认识到“牢骚”也是一种管理信号,一种很重要的管理资源呢?
  教师在工作中发牢骚是有东西想表达或暗示的,是表达自身真实想法和自我理解的另一种方式。“牢骚”中富含丰富的信息、资源,从“牢骚”中可以折射出学校的管理状况,教师对管理制度的细微反应,对管理制度的心理感受、接纳、角色认同度等。教师发“牢骚”是有原因的:或许是校长压担子压得太重了,令其喘不过气来;或许是校长布置的任务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自己承担不起却又不好意思直说;或许是教师对校长的决策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不好直说,想通过此种方法表达;或许是校长没能在工作、生活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引起个别教师的不满;或许是学校的管理太过“一言堂”,权力太过集中,缺少充分的民主和权力下放,给教师工作带来了阻力;或许是校长不够体贴、关心教师,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只正视其工作能力而忽略其内心感受;或许是校长因考虑不周导致分工不均、不妥,分工中出现扯皮现象,即A的工作分到了B的身上,B出力不讨好干了A的活;或许是校长在管理中的方式、方法不妥等。
  校长应能从“牢骚”中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出些门道,能看到“牢骚”的本质,能从中听出学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症结,能够洞悉教师的内心世界、内在需求、自我真实的想法和意愿等,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以此为契机,使制度趋于完善,使管理臻于完美,将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校长应能从“牢骚”中听出、辨出“牢骚”中的合理诉求、真实需求、思想状态、工作状况、情绪波动等,以此为抓手来协调学校管理,让管理更贴近民心、走进民意,把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将“牢骚”转化为管理的杠杆,让“牢骚”成为学校管理中的无声力量,成为管理的参照。
  总之,校长应欢迎教师发“牢骚”,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的民主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它是自我管理的一面镜子。校长以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调整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方略,协调人际关系,更好地实施管理,经营学校,从而使学校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良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