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的细节描写技法例析] 品析细节描写及句子题目

  《药》是鲁迅先生“五四”时期的一篇力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凭借深刻的艺术思想和驾驭语言的纯熟功力,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布局谋篇意蕴精深。其技法灵活新巧,令人叹服。
  一、简勾式细节描写
  [例文]“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评析]这个抓住特征简笔勾勒的细节,仅两个长句,比喻生动,夸张合理,既画外貌,又择言行,刽子手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亲手杀害了革命者,且用志士的鲜血卖钱愚人。外貌表现了他的凶悍,语言说明了他的贪婪,而行为则更突出了他的残忍。作者俨然一位深谙丹青的画家,寥寥数笔,便把康大叔的丑恶相貌刻画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
  二、比喻式细节描写
  [例文]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评析]细节描写中的设喻作比,贵在新奇,意蕴精深。小小绍兴城外的一片官地,埋着像夏瑜一样因反抗封建统治、民族压迫而惨遭杀害的人、死在狱中的人以及在贫病交迫中死去的穷人,其坟“层层叠叠”,足见压迫之烈。更令人叹服的是作者将如此多的坟茔比作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既形象又寓义精警:统治者的寿命是建筑在受压迫、受剥削的人们的死亡之上的。运用艺术形象有力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喻省世人。
  三、烘托式细节描写
  [例文]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评析]这是一段关于景物的细节描写。作者以如椽之笔,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黑暗而冷寂可怖的秋夜图。旧时处决犯人,多在秋天。选拟在“月亮下去”,“太阳还没有出”,“夜游的东西”偶有出没的“后半夜”,不仅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渲染了夏瑜就义时的阴森,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同时也揭露了晚清统治者杀害革命者的卑怯心态及罪恶行径。真可谓一石多鸟,独得其妙。
  四、对比式细节描写
  [例文]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把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评析]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人的行为放在一起加以对照,通过“慌忙摸出”、“抖抖的”、“不敢去接”、“踌躇”的种种表现,刻画了华老栓的老实与善良。而康大叔呢,当老栓不敢去接他递过来的血淋淋的人血馒头时,便焦燥地高声相催;见老栓还犹豫,便“抢”过灯笼,“扯”纸罩,“裹”馒头,“塞与”老栓,“抓”过洋钱,不放心地“捏一捏”。连续的野蛮动作和“这老东西”的谩骂,活脱脱地画出了刽子手的凶恶与贪婪。两相对比,形象鲜明,褒贬强烈。
  五、象征式细节描写
  [例文]华大妈……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花虽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
  [评析]在小说的结尾部分,鲁迅先生精心安排了这一细节,造成了异峰突起的气势,发人深思。夏瑜坟顶的花环,是对革命者为正义英勇献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具有隽永的象征意义:革命先烈的精神永驻,它寄托了世人的哀思,体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又给读者以振奋的力量。
  六、内现式细节描写
  [例文]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评析]善良而愚昧的老栓,在去“买药”的路上,想到买回不易得到的灵丹妙药——人血馒头,医好儿子的痨病,给他和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欢乐和希望,心里高兴,浑身是劲,简直有返老还童的感觉。读者之所以能准确地把握老栓此时“愉快”而“急切”的心理,是通过他对“冷多了”的屋外天气竟有“爽快”的感觉,对黎明前的黑暗却有路“明”天“亮”的认识,年老体弱,黑夜走路而“跨步格外高远”。这就是文学大家善用精用的通过人的行为表情显现其内心活动的细节描写技法。
  另外,《药》中还有其他一些典型、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坟场乌鸦的叫声,小栓的七次咳嗽等,这些细节描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深化小说主题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者单位:新沂市第三中学)